论我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问诊制度的构建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 招商引资项目环境问诊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7-13页 |
(一) 历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 第7-9页 |
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 | 第7页 |
2、 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 第7-8页 |
3、 绿色消费理念的提出 | 第8页 |
4、 低碳经济的兴起 | 第8-9页 |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 第9-10页 |
1、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未转变 | 第9页 |
2、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 第9-10页 |
(三) 形式多样的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经济 | 第10-11页 |
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0页 |
2、 污染产品流入和产业转移 | 第10-11页 |
(四) 国内外现行环保法律制度彰显环保问题 | 第11-13页 |
1、 WTO 框架下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 | 第11-12页 |
2、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 | 第12-13页 |
二、 招商引资项目环境问诊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3-16页 |
(一) 法律层面分析 | 第13-14页 |
(二) 社会基础之分析 | 第14-16页 |
1、 环境问诊制度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 | 第14页 |
2、 环境问诊制度的思想基础已经形成 | 第14-15页 |
3、 环境问诊制度的社会实践基础已初步具备 | 第15-16页 |
三、 招商引资项目环境问诊制度的构建 | 第16-23页 |
(一) 环境问诊制度的主体 | 第16-18页 |
1、 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第16-17页 |
2、 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 | 第17页 |
3、 法律工作者 | 第17页 |
4、 普通公众 | 第17-18页 |
(二) 环境问诊委员会产生的程序 | 第18-19页 |
(三) 环境项目问诊的范围 | 第19-21页 |
1、 生态环境 | 第19-20页 |
2、 人文景观 | 第20-21页 |
(四) 环境问诊制度的运行模式 | 第21页 |
(五) 表决程序 | 第21-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谢辞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个人简历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