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纳米技术进展与 AFM 的发明及发展 | 第15-19页 |
| ·纳米技术的提出 | 第15-16页 |
| ·STM 和 AFM 的发明及发展 | 第16-19页 |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 | 第19-26页 |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存在证据 | 第19-22页 |
| ·纳米气泡的形成方法 | 第22页 |
| ·纳米气泡的稳定机制 | 第22-26页 |
| ·宏观气泡与颗粒的相互作用与“snap-in”现象 | 第26-27页 |
| ·关于本论文 | 第27-29页 |
| ·本论文的目的 | 第27-28页 |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纳米气泡和 AFM 探针相互作用实验方法学的建立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0-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 | 第31-35页 |
| ·PF-QNM 用于纳米气泡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 ·探针的等离子体处理 | 第35页 |
| ·探针针尖半径的校正 | 第35-36页 |
| ·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 | 第36页 |
| ·PF-QNM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与纳米气泡相互作用中“snap-in”的来源 | 第39-52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针尖处理对于“snap-in”现象的影响 | 第40-42页 |
| ·产生“snap-in”现象的主要原因 | 第42-45页 |
| ·表面活性剂 SDS 在纳米气泡表面的吸附对于“snap-in”现象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材质探针的“snap-in”现象比较 | 第46-48页 |
| ·探针的疏水化修饰对于“snap-in”现象的影响 | 第48-49页 |
| ·“snap-in”现象的理论探究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61页 |
| ·论文总结: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52-53页 |
| ·展望 | 第53-61页 |
| ·基于 PF-QNM 模式的力学成像对气层(micropancake)的研究 | 第53-55页 |
| ·磷脂分子对纳米气泡的影响的研究 | 第55-57页 |
| ·气体生物学效应角度探究纳米气泡与人工生物膜(SLBs)的相互作用 | 第57-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