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基于界面化学的二维纳米材料体系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引言第8页
   ·低维纳米材料简介第8-11页
   ·基于纳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1-13页
   ·基于纳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简介第13-14页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剂简介第14-15页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基于二维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界面研究第17-51页
   ·引言第17页
   ·实验部分第17-21页
     ·实验药品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9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17-18页
       ·单层氢氧化钴铝的制备第18页
       ·单层氢氧化钴的制备第18-19页
       ·不同层间距层状氢氧化钴的制备第19页
     ·电极的制备第19-20页
       ·层层组装电极的制备第19-20页
       ·泡沫镍负载电极的制备第20页
     ·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第20-21页
   ·结果与讨论第21-50页
     ·静电力指导的层层组装单层氢氧化钴铝与还原氧化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第21-31页
     ·静电力指导的单层氢氧化钴与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超级电容器电极第31-43页
     ·层状氢氧化钴的层间距效应对于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3-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界面研究第51-104页
   ·引言第51页
   ·实验部分第51-54页
     ·实验药品第51-52页
     ·实验方法第52-54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52页
       ·四氯化锡作为锡源的碳包裹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2-53页
       ·锡酸钠作为锡源的碳包裹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3页
       ·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纳米粒子气凝胶的制备第53页
       ·还原氧化石墨烯硫气凝胶的制备第53页
       ·少层硫纳米片的制备第53-54页
       ·聚多巴胺的包裹第54页
     ·纽扣电池的组装第54页
     ·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103页
     ·利用BSA作为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碳包裹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第54-60页
     ·聚多巴胺包裹二氧化锡碳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界面研究第60-72页
     ·聚多巴胺包裹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界面研究第72-83页
     ·聚多巴胺包裹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界面研究第83-94页
     ·全交联聚多巴胺包裹硫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界面研究第94-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四章 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性能催化剂研究第104-126页
   ·引言第104页
   ·实验部分第104-106页
     ·实验药品第104页
     ·实验方法第104-105页
       ·层状氢氧化钴/镍的制备第104-105页
       ·单层氢氧化钴/镍的制备第105页
       ·单层氢氧化镍铂(钯)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第105页
       ·单层氢氧化镍硫化钼纳米粒子的制备第105页
     ·电极的制备第105-106页
     ·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第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25页
     ·氢氧化钾钴(镍)的氧还原性能与析氧性能研究第106-118页
     ·单层氢氧化镍对于铂碳催化剂析氢性能提升的研究第118-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29页
科研成果第129-131页
 发表文章第129-130页
 申请专利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企业生产率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下一篇:金融发展、分工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