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关键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大兴矿N_2-706工作面煤样自燃氧化性实验 | 第16-31页 |
| ·大兴矿N_2-706工作面火成岩煤样常温自然状态下氧化实验 | 第16-18页 |
| ·大兴矿N_2-706火成岩煤样的热重分析 | 第18-19页 |
| ·大兴矿N_2-706火成岩煤样不同升温速率下热重分析 | 第19-24页 |
| ·实验原理及煤氧化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选择 | 第19-20页 |
| ·实验过程 | 第2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0-24页 |
| ·实验研究总结 | 第24页 |
| ·大兴矿7#层煤样封闭耗氧实验及耗氧参数测定 | 第24-31页 |
| ·煤样常温封闭耗氧试验 | 第24-25页 |
| ·煤样耗氧速度常数的确定 | 第25-28页 |
| ·确定的CO的发生速度 | 第28-31页 |
| 3 采空区渗流场模型求解与软件工具介绍 | 第31-40页 |
| ·采空区渗流场模型求解与算法 | 第31-35页 |
| ·采空区流场渗流和自燃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 ·采空区自燃数学模型的求解原理 | 第32-34页 |
| ·数值模型求解的程序实现与软件使用简介 | 第34-35页 |
| ·采空区专业分析——G3程序软件介绍 | 第35-40页 |
| ·G3程序界面与模拟调试 | 第35-36页 |
| ·模型参数的分类与确定 | 第36-37页 |
| ·温度对煤耗氧速度的影响 | 第37页 |
| ·环境氧浓度对煤耗氧速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 4 采空区自燃与瓦斯耦合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64页 |
| ·采空区瓦斯与自燃耦合数学模型 | 第40-45页 |
| ·采空区流场瓦斯与自燃耦合基本方程及其定解条件 | 第40-41页 |
| ·采空区遗煤瓦斯解吸的负指数衰减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 ·采空区内的瓦斯解吸模型与瓦斯涌出强度计算 | 第42-43页 |
| ·瓦斯与大气组分混溶扩散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 第43-44页 |
| ·采空区瓦斯运移与浓度分布的数值解法 | 第44-45页 |
| ·运用G3软件模拟的N_2-706采空区流场各量分布 | 第45-51页 |
| ·工作面基本情况及计算方案 | 第45-47页 |
| ·低瓦斯涌出强度采空区各量分布G3模拟结果 | 第47-50页 |
| ·高瓦斯采空区自燃热温度场的模拟结果 | 第50-51页 |
| ·不同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时采空区各量分布分析 | 第51-57页 |
| ·采空区自燃与瓦斯耦合的量化关系分析 | 第57-64页 |
| ·一般因素耦合关系分析 | 第57-60页 |
| ·高瓦斯采空区注氮气对自燃及瓦斯涌出的影响 | 第60-62页 |
| ·瓦斯抽放对自燃的影响 | 第62-6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