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 ·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国外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国内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17-21页 |
| ·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矿区废弃地植物修复研究 | 第21-27页 |
| ·植物修复技术含义 | 第21-22页 |
|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 ·蜈蚣草修复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苎麻修复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 | 第27-30页 |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 ·茶皂素修复矿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 ·煤矿废弃地复垦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存在的技术瓶颈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绪论 | 第34-4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4-38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34页 |
| ·研究区气候条件 | 第34-35页 |
|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35页 |
| ·研究区生物资源状况 | 第35-36页 |
| ·研究区土地资源状况 | 第36页 |
| ·贵州煤矿资源分布与开采状况 | 第36-38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8-40页 |
|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 ·贵州山区煤矿废弃地基本情况调查 | 第40页 |
| ·贵州山区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0页 |
| ·蜈蚣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 第40页 |
| ·茶皂素作用下苎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 第40-41页 |
| ·技术路线 | 第41-42页 |
|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贵州山区煤矿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44-60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4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44-47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7-48页 |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8页 |
| ·煤矿废弃地土壤pH值 | 第48-49页 |
| ·煤矿废弃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 第49-51页 |
| ·煤矿废弃地土壤养分含量 | 第51-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贵州山区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60-76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61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61-62页 |
| ·重金属测定方法 | 第62页 |
| ·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 | 第62页 |
|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62-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 ·枫香树煤矿农田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63-67页 |
| ·枫香树煤矿矸石山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67-70页 |
| ·金田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70-72页 |
| ·研究区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72-73页 |
| ·讨论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极端酸性条件下蜈蚣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应 | 第76-84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77页 |
| ·样品采集 | 第77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77-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 ·研究区土壤基本状况 | 第78-79页 |
| ·极端酸性条件下蜈蚣草对重金属吸收状况 | 第79-80页 |
| ·蜈蚣草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 | 第80-81页 |
| ·蜈蚣草对不同重金属的转移系数 | 第81-82页 |
| ·讨论 | 第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茶皂素作用下苎麻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 第84-96页 |
| ·引言 | 第8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 ·盆栽试验方案 | 第84-85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85-86页 |
|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4页 |
| ·镉污染土壤中茶皂素对苎麻株高的影响 | 第86-87页 |
| ·镉污染土壤中茶皂素对苎麻茎粗的影响 | 第87页 |
| ·镉污染土壤中茶皂素对苎麻干物质重的影响 | 第87-89页 |
| ·镉污染土壤中茶皂素对苎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 ·茶皂素对苎麻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 ·茶皂素作用下苎麻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 | 第91-94页 |
| ·讨论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技术展望 | 第96-104页 |
| ·主要结论 | 第96-101页 |
| ·煤矿废弃地土壤农化分析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 ·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结论 | 第97-99页 |
| ·极端酸性条件下蜈蚣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应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 ·茶皂素作用下苎麻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 ·创新性 | 第101-102页 |
| ·技术展望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