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以来美国最高法院在教育种族平等进程中的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0-18页 |
三、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确立原则:公立教育中的种族隔离违宪 | 第20-49页 |
一、 公立教育中种族隔离的形成与泛滥 | 第20-31页 |
(一) 内战前美国教育中的种族隔离 | 第20-24页 |
(二) 内战对教育种族隔离的影响 | 第24-29页 |
(三) “隔离但平等”原则的确立 | 第29-31页 |
二、 布朗案:向种族隔离宣战 | 第31-40页 |
(一) 布朗案的内容 | 第31-33页 |
(二) 布朗案的成因 | 第33-38页 |
(三) 布朗案判决的创新及其争议 | 第38-40页 |
三、 最高法院率先行动的原因 | 第40-49页 |
(一) 国会的趑趄不前 | 第40-45页 |
(二) 总统的困境 | 第45-49页 |
第二章 全力清除种族隔离 | 第49-74页 |
一、 捍卫布朗案的斗争 | 第49-57页 |
(一) 边界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遵从 | 第49-51页 |
(二) 南部州的抵抗 | 第51-54页 |
(三) 最高法院的反击 | 第54-57页 |
二、 60 年代形势的有利变化 | 第57-63页 |
(一) 民权运动的发生 | 第57-62页 |
(二) 1964 年民权法的颁布及意义 | 第62-63页 |
三、 大刀阔斧地废除隔离 | 第63-74页 |
(一) 推动种族融合进程加速 | 第64-67页 |
(二) 戳穿“私立”骗局 | 第67-69页 |
(三) 拒绝无效的“自由转学” | 第69-74页 |
第三章 审慎处理“事实隔离” | 第74-97页 |
一、 “事实隔离”出现的原因 | 第74-83页 |
(一) 人口增长的族裔差异 | 第74-77页 |
(二) 人口流动的族裔分化 | 第77-83页 |
二、 70 年代总统和国会的保守转向 | 第83-91页 |
(一) 尼克松时期总统和国会的政策 | 第83-88页 |
(二) 转向保守的原因 | 第88-91页 |
三、 最高法院的立场 | 第91-97页 |
(一) 拒绝虚假的“事实隔离” | 第91-93页 |
(二) 寻求司法救济的边界 | 第93-97页 |
第四章 允许但限制肯定性行动 | 第97-115页 |
一、 肯定性行动兴起的原因 | 第97-105页 |
(一) 大学的推动 | 第97-102页 |
(二) 社会的需要 | 第102-105页 |
二、 反对肯定性行动的声音 | 第105-108页 |
(一) 族裔集团内部的分歧 | 第105-107页 |
(二) 共和党的“替代措施” | 第107-108页 |
三、 最高法院的态度 | 第108-115页 |
(一) 允许实施 | 第108-111页 |
(二) 严格限制 | 第111-115页 |
结语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1页 |
附录 | 第131-134页 |
后记 | 第134-13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