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协议的音视频会话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CONTENTS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IMS | 第16页 |
·软交换技术 | 第16-17页 |
·VoIP | 第17-18页 |
·社区医疗服务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SIP协议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音视频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页 |
·分析 | 第19-20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SIP协议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SIP协议介绍 | 第22页 |
·SIP协议的功能 | 第22-23页 |
·SIP协议的组成 | 第23-24页 |
·用户代理UA | 第23页 |
·SIP服务器 | 第23-24页 |
·SIP协议消息 | 第24-27页 |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会话描述协议SDP | 第27-30页 |
·SIP协议呼叫流程 | 第27-28页 |
·SDP协议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音视频会话相关技术分析 | 第31-51页 |
·音视频同步概述 | 第31-35页 |
·同步的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导致同步问题的因素 | 第33-35页 |
·基于时间戳的同步技术 | 第35-41页 |
·采集模块 | 第35-37页 |
·编码模块 | 第37页 |
·网络传输模块 | 第37-39页 |
·解码模块 | 第39-40页 |
·播放模块 | 第40-41页 |
·基于可变码长同步编码技术 | 第41-47页 |
·同步编码技术分析 | 第41-43页 |
·可变码长分组 | 第43-44页 |
·音频编码数据嵌入 | 第44-46页 |
·音频编码数据提取 | 第46-47页 |
·延迟检测自适应选择同步技术 | 第47-50页 |
·延迟检测 | 第47-49页 |
·音视频同步方案的选取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SIP协议与P2P相结合技术分析 | 第51-58页 |
·SIP与P2P相结合的原因 | 第51-52页 |
·SIP的不足 | 第51页 |
·P2P的不足 | 第51-52页 |
·SIP与P2P的互补 | 第52页 |
·SIP与P2P相结合的实现 | 第52-57页 |
·NAT的类型 | 第52-54页 |
·NAT穿越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 第58-75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8-60页 |
·发送端 | 第60-69页 |
·采集模块 | 第60-63页 |
·编码模块 | 第63-65页 |
·发送模块 | 第65-69页 |
·接收端 | 第69-74页 |
·接收模块 | 第69-70页 |
·解码模块 | 第70-72页 |
·播放模块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85页 |
·可变码长同步编码测试 | 第75-76页 |
·网络状况实验测试 | 第76-79页 |
·SIP会话及多媒体同步播放测试 | 第79-84页 |
·SIP会话 | 第79-82页 |
·多媒体同步播放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