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心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1章 喜剧与心理机制概说 | 第12-23页 |
·喜剧与喜剧形式 | 第12-15页 |
·滑稽:喜剧的鼻祖 | 第13页 |
·讽刺:最“真实”的喜剧 | 第13-14页 |
·幽默:最“谐调”的喜剧 | 第14页 |
·机智:最“理性”的喜剧 | 第14页 |
·荒诞与怪诞:最难“把握”的喜剧 | 第14-15页 |
·中国喜剧电影风格流变与分类 | 第15-20页 |
·中国喜剧电影风格流变 | 第15-17页 |
·中国喜剧电影分类 | 第17-20页 |
·心理机制研究方法阐述 | 第20-23页 |
第2章 中国喜剧电影创作心理机制类型差异 | 第23-34页 |
·都市爱情喜剧创作心理——幻想与欲望的乌托邦 | 第23-25页 |
·讽刺喜剧创作心理——“含沙射影”的现实发泄 | 第25-28页 |
·黑色幽默创作心理——喜与悲之间的精神分裂 | 第28-30页 |
·闹剧创作心理——追求狂欢的浅层次快感 | 第30-34页 |
第3章 喜剧电影观众接受心理机制 | 第34-44页 |
·喜剧电影的观众接受心理差异 | 第34-37页 |
·中西方对待喜剧电影的审美接受心理差异 | 第34-36页 |
·中国喜剧接受心理的地域性差异 | 第36页 |
·喜剧接受的个体性差异 | 第36-37页 |
·喜剧电影观众接受心理过程 | 第37-39页 |
·感知刺激 | 第37-38页 |
·产生审美期待 | 第38页 |
·储备喜剧能量 | 第38-39页 |
·释放能量,引爆笑点 | 第39页 |
·回味之余,产生共鸣 | 第39页 |
·后现代喜剧表现手法的心理体验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