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生态环境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生态环境的概念 | 第12-13页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内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主要步骤 | 第16页 |
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理论支持 | 第16-24页 |
·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生态环境检测理论 | 第17页 |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 第17-18页 |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18-24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18-19页 |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 第19页 |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19-24页 |
3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第24-50页 |
·自然与社会经济 | 第24-27页 |
·自然概况 | 第24-27页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27页 |
·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及特征 | 第27-30页 |
·坝上高原生态区 | 第28-29页 |
·山地生态区 | 第29页 |
·平原生态区 | 第29-30页 |
·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第30-32页 |
·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 第30-31页 |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评价流程 | 第32页 |
·各生态区相关因子的评价 | 第32-45页 |
·生态系统质量 | 第33-34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34-37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 | 第37-39页 |
·食物保障度 | 第39-41页 |
·生物灾害评价 | 第41-42页 |
·社会生态系统评价 | 第42-45页 |
·生态区评价 | 第45-47页 |
·生态环境质量因子判断矩阵构建及权重分配 | 第45-47页 |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 | 第47页 |
·河北省综合评价 | 第47-50页 |
·判断指标的选择 | 第47-48页 |
·权重分配 | 第48页 |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 第48-50页 |
4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8页 |
·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与其他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1页 |
·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 第51-56页 |
·热点问题的讨论及相关分析——雾霾天气 | 第56-58页 |
·成因 | 第56-57页 |
·自然影响因素 | 第57页 |
·人为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政策研究 | 第58-62页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第58-60页 |
·保护政策 | 第60-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存在问题 | 第62-63页 |
·创新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