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茯苓的分类地位 | 第10页 |
·茯苓的生活习性及分布 | 第10-11页 |
·茯苓的交配型及生活史 | 第11-13页 |
·担子菌的交配型 | 第11-12页 |
·茯苓的交配型研究 | 第12-13页 |
·茯苓的药用价值及应用 | 第13-14页 |
·茯苓的人工栽培及育种 | 第14-15页 |
·茯苓的人工栽培 | 第14-15页 |
·茯苓育种研究进展 | 第15页 |
·DNA分子标记在真菌及茯苓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DNA分子标记在真菌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DNA分子标记在茯苓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供试菌株 | 第19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19页 |
·供试培养基和试剂 | 第19-23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19-22页 |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34页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3-24页 |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 第24-25页 |
·胞外酶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田间栽培试验 | 第26-28页 |
·菌核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菌核总三萜含量测定 | 第29页 |
·生物学性状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0-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菌落形态观察和分类 | 第34-36页 |
·菌丝生长速度及满袋时间 | 第36-39页 |
·胞外酶活性 | 第39-43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39页 |
·木糖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胞外酶活性 | 第40-43页 |
·田间栽培试验 | 第43-44页 |
·水溶性多糖和总三萜含量 | 第44-47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熊果酸标准曲线 | 第45-46页 |
·水溶性多糖和总三萜含量 | 第46-47页 |
·生物学性状分析 | 第47-49页 |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3页 |
·DNA质量检测 | 第49页 |
·SSR标记多态性统计 | 第49-51页 |
·基于SSR多态性的聚类分析 | 第51-52页 |
·基于SSR标记的特异性标记开发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关于田间栽培试验 | 第53页 |
·关于茯苓胞外酶活性 | 第53-55页 |
·关于茯苓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评价 | 第55页 |
·关于茯苓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利用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一 多态性SSR引物序列 | 第64-65页 |
附录二 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