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两个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附表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图表目录第11-12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类型第13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第13-16页
     ·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突变第13-14页
     ·叶绿素降解途径中的基因突变第14-15页
     ·叶绿体发育过程的基因突变第15-16页
     ·核质互作信号途径过程中的基因突变第16页
     ·其他途径基因的突变第16页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表型第17页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对温度反应第17-18页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研究情况第18-19页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第19-24页
     ·水稻类病斑的表型第20页
     ·类病斑突变体的克隆第20-23页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抗病性研究第23-24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 gra1 的鉴定与基因定位第25-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5页
     ·实验材料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31页
     ·主要的农艺性状考察第25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5-26页
     ·温度梯度实验第26页
     ·叶绿素合成速率的测定第26页
     ·叶绿体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第26-27页
     ·DNA 提取方法第27页
     ·SSR 分析方法第27-28页
     ·基因定位方法第28-29页
     ·候选基因预测及测序第29-30页
     ·叶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突变体 gra1 的表型第31-33页
     ·叶绿素含量分析及叶绿素积累速率第33-34页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第34-35页
     ·突变体 gra1 的图位克隆第35-36页
     ·叶色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第36-37页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类病斑突变体 lmm4 的鉴定与基因定位第39-5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页
     ·实验材料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第39页
     ·遮光处理实验第39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光合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第40页
     ·叶绿体结构的电镜观察第40页
     ·叶片细胞死亡检测第40页
     ·叶片 H_2O_2的沉积检测第40页
     ·突变体抗性鉴定第40页
     ·基因定位第40-41页
     ·防卫反应标记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8页
     ·突变体 lmm4 的表型第41-42页
     ·突变体 lmm4 类病斑发生受自然光诱导第42页
     ·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及相关指标分析第42-44页
     ·叶绿体显微结构观察第44-45页
     ·突变体叶片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和 H_2O_2的沉积第45页
     ·lmm4 对稻瘟病的抗病性第45-46页
     ·防卫反应标记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6页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第46-48页
   ·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南方地区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口蹄疫病毒O型Mya98谱系猪源和牛源毒株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