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9页 |
| ·计算材料学 | 第8-10页 |
| ·相图热力学计算 | 第10-20页 |
| ·CALPHAD简介 | 第10-11页 |
| ·热力学模型 | 第11-20页 |
| ·相图热力学实验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 ·合金的配制 | 第20-22页 |
| ·合金样品的成分分析 | 第22页 |
| ·合金样品的热处理 | 第22-24页 |
| ·合金样品的物相分析 | 第24页 |
| ·显微结构及相成分分析 | 第24-25页 |
| ·热分析法 | 第25-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27-29页 |
| ·C-Cr-Ta合金及其应用,梯度硬质合金体系 | 第27-28页 |
| ·Fe-Si-Zn合金及其应用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梯度硬质合金体系热力学研究 | 第29-59页 |
| ·研究背景 | 第29-35页 |
| ·梯度硬质合金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 ·涂层用硬质合金梯度形成机理 | 第33-35页 |
| ·梯度硬质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 | 第35-51页 |
| ·梯度硬质合金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依据 | 第35-36页 |
| ·梯度硬质体系热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 ·W-C-Co-Cr-Ta五元系热力学数据库 | 第37-51页 |
| ·Cr在硬质合金体系中的应用 | 第51-57页 |
| ·C-Co-W-Ti-Cr 体系 | 第52-53页 |
| ·C-Co-W-Ta-Cr 体系 | 第53-54页 |
| ·C-Co-W-Nb-Cr体系 | 第54-55页 |
| ·C-Co-W-Zr-Cr体系 | 第55-56页 |
| ·Cr的添加对硬质合金体系熔点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含Cr硬质合金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 第57-59页 |
| 第三章 C-Cr-Ta三元系的热力学研究 | 第59-71页 |
| ·数据评估 | 第59-61页 |
| ·边际二元系 | 第59-60页 |
| ·三元系相图 | 第60-61页 |
| ·热力学描述 | 第61-62页 |
| ·边际二元系 | 第61页 |
| ·C-Cr-Ta三元系 | 第61-62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四章 热力学在梯度硬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 第71-85页 |
| ·梯度硬质合金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71页 |
| ·表面无立方相的梯度层形成的计算模拟 | 第71-81页 |
| ·M.Schwarzkopf模型的热力学分析 | 第71-74页 |
| ·热力学解释烧结过程形成的"芯-壳"结构 | 第74-75页 |
| ·扩散动力学在梯度硬质合金计算模拟中的引用 | 第75-81页 |
| ·DP双相结构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 第81-82页 |
| ·涂层与基体界面处脱碳相结构的热力学研究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Fe-Si-Zn三元系的实验研究与热力学优化 | 第85-110页 |
| ·数据评估 | 第85-87页 |
| ·三元相图 | 第85-86页 |
| ·晶体学信息 | 第86-87页 |
| ·实验研究 | 第87-95页 |
| ·研究步骤 | 第87页 |
| ·样品制备 | 第87-91页 |
| ·实验检测 | 第9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 ·热力学描述 | 第95-100页 |
| ·边际二元系 | 第95-97页 |
| ·Fe-Si-Zn三元系 | 第97-100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 ·总结 | 第110-111页 |
| ·展望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