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小球藻的原位光合作用及其对废水中无机氮磷的吸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25页 |
·小球藻 | 第8-11页 |
·小球藻的形态与分布 | 第8页 |
·小球藻的培养 | 第8-10页 |
·小球藻的应用 | 第10-11页 |
·固定化微藻在处理废水中氮磷的研究 | 第11-19页 |
·废水脱氮除磷的传统方法 | 第11-14页 |
·藻类处理废水中氮磷的原理 | 第14-15页 |
·藻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微藻固定化技术 | 第17-19页 |
·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及PAM的简介 | 第19-23页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 第19-21页 |
·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 | 第21-22页 |
·光合作用研究工具PAM简介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藻种 | 第25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6-31页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固定化胶球的制备 | 第27页 |
·细胞生长的测定 | 第27页 |
·光合活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合成废水中氨氮(NH_4~+-N)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合成废水中磷酸盐(PO_3~--P)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固定化和游离态小球藻的生长 | 第31-33页 |
·固定化小球藻的生长 | 第31-32页 |
·游离态小球藻的生长 | 第32-33页 |
·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生长率的比较 | 第33页 |
·固定化和游离态小球藻PSH的光合活性的测定 | 第33-36页 |
·固定化小球藻Fv/Fm的测定 | 第33-34页 |
·游游态小球藻Fv/Fm的测定 | 第34页 |
·固定化小球藻Y(Ⅱ)的测定 | 第34-36页 |
·游离态小球藻Y(Ⅱ)的测定 | 第36页 |
·固定化和游离态小球藻对合成废水中氨氮的吸收 | 第36-38页 |
·固定化小球藻对合成废水中氨氮的吸收 | 第36-37页 |
·游离态小球藻对合成废水中氨氮的吸收 | 第37-38页 |
·固定化和游离态小球藻的氨氮去除率比较 | 第38页 |
·固定化游离态小球藻的氨氮去除率比较 | 第38-41页 |
·固定化小球藻对合成废水中磷酸盐的吸收 | 第38-39页 |
·游离态小球藻对合成废水中无机磷的吸收 | 第39-40页 |
·固定化和游离态小球藻的磷酸盐去除率比较 | 第40-41页 |
·一化小球藻的废水中的pH值 | 第41页 |
·固定化小球藻在处理废水中藻细胞的泄漏问题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6 展望 | 第45-46页 |
7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9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