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第13页 |
·国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现状 | 第14页 |
·碳足迹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生命周期评价法研究现状 | 第15页 |
·投入产出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现状 | 第16页 |
·低碳贸易壁垒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碳标签发展现状 | 第17页 |
·碳关税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综合评价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与规范 | 第20-29页 |
·温室气体议定书 | 第20-22页 |
·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 | 第20-22页 |
·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与报告准则 | 第22页 |
·ISO 14064 | 第22-24页 |
·组织边界的设定 | 第23页 |
·运营边界设定 | 第23-24页 |
·温室气体量化 | 第24页 |
·PAS 2050 | 第24-27页 |
·设定系统边界 | 第25-26页 |
·数据收集 | 第26页 |
·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 | 第26-27页 |
·ISO 14067 | 第27-28页 |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 第27-28页 |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印染企业碳排放核算指标选择 | 第29-46页 |
·评价方法 | 第29-35页 |
·专家评价法 | 第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9-30页 |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30-31页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3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1-35页 |
·评价体系 | 第35-36页 |
·印染企业碳排放核算指标选择综合评价 | 第36-42页 |
·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 | 第36页 |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 第38-39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9页 |
·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 | 第39-41页 |
·评价结果分析及计算指标确定 | 第41-42页 |
·核算指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 | 第42-46页 |
·能源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化 | 第42-43页 |
·废水处理甲烷排放量化 | 第43-44页 |
·外购电力消耗排放量化 | 第44页 |
·外购蒸汽消耗排放量化 | 第44页 |
·水耗排放量化 | 第44-45页 |
·碱剂等化学品间接排放量化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印染企业碳排放核算实证研究 | 第46-55页 |
·企业碳排放核算 | 第46-47页 |
·企业碳排放核算目的 | 第46页 |
·核算范围确定 | 第46页 |
·数据收集 | 第46页 |
·碳排放计算 | 第46-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页 |
·工艺对比核算 | 第47-55页 |
·工艺核算目的 | 第47页 |
·核算范围确定 | 第47-48页 |
·数据收集 | 第48-53页 |
·碳排放计算对比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7页 |
·综合评价结论 | 第55页 |
·印染企业生产相关排放核算实证结论 | 第55页 |
·冷轧堆染色工艺和常规轧烘轧蒸染色工艺碳排放核算实证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