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次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6-8页 |
2 是否不能避免地显得不严谨、感性、装饰、小家子气 | 第8-14页 |
·西方女性油画史中被淹没的大师 | 第8-11页 |
·中国女性油画史中优秀的女性油画家 | 第11-14页 |
3 是否视野狭窄、题材单一 | 第14-21页 |
·无法回避的历史原因 | 第14页 |
·自画像领域 | 第14-16页 |
·花卉领域 | 第16-18页 |
·母子主题领域 | 第18-19页 |
·其它主题领域 | 第19-21页 |
4 是否广泛地表现整个社会形态的理性思考 | 第21-28页 |
·感性和理性的绝对化 | 第21页 |
·更深更广大的艺术特质 | 第21-24页 |
·另一些现代、后现代流派的例子 | 第24-28页 |
5 是否是一种女权主义力量的表现 | 第28-32页 |
·天生的爱好与自然的本性 | 第28-29页 |
·西方女权主义的叙事结构不适合对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的解读 | 第29-30页 |
·绘画创作不是“女权”的图解或者说明 | 第30-32页 |
6 生理心理特质,社会生存状态和个人经验,还是独立的文化方式 | 第32-40页 |
·性别差异带来的力量 | 第32页 |
·女性油画家创作题材和形式语言的思考角度 | 第32-35页 |
·女性油画家创作介入的视角和对直觉、敏感的依赖 | 第35-36页 |
·生存状态、家庭、婚姻对女性油画家创作的影响 | 第36-37页 |
·独立的文化方式-另一个影响女性油画家创作的重要因素 | 第37-40页 |
7 女性油画家创作特质表象下力量的来源 | 第40-41页 |
8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部分作品)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