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血虚络瘀证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引言第12-14页
临床资料第14-20页
 1. 病例来源第14页
 2. 疾病诊断标准第14-16页
   ·脑梗死诊断标准第14-15页
   ·病例分期标准第15-16页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第16页
 3. 痉挛诊断标准第16-17页
 4. 病例纳入标准第17-18页
 5. 病例排除标准第18页
 6. 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第18-19页
 7. 中止试验标准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23页
 1. 分组方法第20页
 2. 治疗方法第20页
   ·基础治疗第20页
   ·养血通络汤治疗第20页
 3. 操作方法第20页
   ·治疗组第20页
   ·对照组第20页
   ·疗程第20页
 4. 观测指标第20-22页
   ·安全性观测指标第20-21页
   ·疗效性观测指标第21页
   ·临床疗效评定第21-22页
 5. 统计方法第22-23页
研究结果第23-32页
 1. 一般资料的比较第23-25页
   ·两组性别的比较第23页
   ·两组年龄的比较第23页
   ·两组病程分布的比较第23-24页
   ·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比较第24页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第24页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第24-25页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得分比较第25页
 2. 疗效分析第25-32页
   ·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比较第25-26页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第26-27页
   ·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第27-28页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得分比较第28页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8页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肢体瘫痪得分比较第28-31页
   ·安全性检测第31-32页
分析与讨论第32-55页
 1. 祖国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的认识第32-36页
   ·关于中风偏瘫痉挛病名的认识第32页
   ·中风偏瘫痉挛的病因病机第32-36页
 2. 养血补肝,活血通络是中风偏瘫痉挛的重要治则第36-37页
 3.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第37-44页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理生理机制第38-39页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牵张反射机理探讨第39-41页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41-44页
 4. 导师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血虚络瘀证的认识第44-46页
   ·发病部位:肝-血-筋-络-脑五者同病第44-45页
   ·发病机理:以虚为本,瘀阻脑络第45页
   ·证候特征:筋脉拘急,屈伸不利第45-46页
   ·证治特色:体用结合,息风止痉第46页
 5. 养血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作用机理第46-52页
 6. 本课题疗效分析第52-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附录第58-79页
 附录一 随机分组表第58页
 附录二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功能康复评定量表第58-61页
 附录三 文献综述第61-78页
 附录四 临床观察表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卵泡汤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矾冰液治疗慢性宫颈炎LEEP刀术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