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文学肯定与政治批判(1936——1949)第13-15页
   ·在狭隘的视野中徘徊(1949——1978)第15-17页
     ·几本重要的文学史中的书写第15-16页
     ·《骆驼祥子》的专论文章第16-17页
   ·在开放的环境中攀登(1979——)第17-22页
     ·新时期的开篇之作——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第17-18页
     ·几本重要的文学史、小说史对《骆驼祥子》的书写第18-20页
     ·新时期以来的《骆驼祥子》研究概述第20-22页
2 《骆驼祥子》研究的阶级/革命视角与启蒙/人性视角第22-43页
   ·阶级/革命视角:永恒的时代主题第22-35页
     ·阶级视角下审视《骆驼祥子》第22-29页
     ·革命意识下观照《骆驼祥子》第29-35页
   ·启蒙—人性视角:从梁实秋到陈思和第35-43页
     ·梁实秋:《骆驼祥子》启蒙—人性视角的开拓者第35-36页
     ·民间启蒙与人道温情下的人性挖掘第36-40页
     ·重现虎妞的人性内涵第40-43页
3 《骆驼祥子》研究的城/乡文化视角与性别文化视角第43-58页
   ·城/乡视角:城市他者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第43-50页
     ·“乡下人进城”潮流下的《骆驼祥子》第43-44页
     ·祥子的社会身份认定第44-46页
     ·徘徊于城乡边缘的祥子的精神困境第46-48页
     ·《骆驼祥子》的现代启示录意义第48-50页
   ·性别视角:现代女性意识对男权传统的批判第50-58页
     ·老舍的男权意识与文学创作第50-53页
     ·《骆驼祥子》:作者男权意识的代表之作第53-55页
     ·女性意识下反观《骆驼祥子》第55-58页
4 《骆驼祥子》研究的宗教/民族视角与地域文化视角及其他第58-88页
   ·宗教视角第58-63页
     ·老舍的宗教情怀与文学创作第58-62页
     ·《骆驼祥子》中的宗教意识第62-63页
   ·民族视角第63-68页
     ·老舍独特的满族气质的形成第64-65页
     ·《骆驼祥子》:隐含的满族文学创作第65-68页
   ·地域文化视角第68-75页
     ·北京——《骆驼祥子》的地理坐标和文化坐标第68-72页
     ·市民风俗画背后的文化意蕴探究第72-75页
   ·其他第75-88页
     ·语言研究第75-80页
     ·译介研究第80-81页
     ·版本研究第81-85页
     ·改编研究第85-88页
5 结语第88-92页
   ·研究的意义第88-90页
   ·研究的反思第90-92页
《骆驼祥子》研究文献目录第92-11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12-113页
后记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以来双渐苏卿故事研究述略
下一篇:汉魏晋南北朝郊庙歌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