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分子印迹原理 | 第14-15页 |
| ·分子印迹的分类 | 第15-18页 |
| ·共价型分子印迹 | 第15-16页 |
| ·非共价型分子印迹 | 第16-17页 |
| ·金属离子配合物分子印迹 | 第17-18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18-20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0-24页 |
| ·本体聚合法 | 第21页 |
| ·原位聚合法 | 第21-22页 |
| ·悬浮聚合法 | 第22页 |
| ·乳液聚合法 | 第22-23页 |
| ·表面印迹法 | 第23-24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方向 | 第24-2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钴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苯甲醚乙酰化反应中区位选择性研究 | 第28-43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0-32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32-33页 |
| ·傅克酰基化反应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样品的FT-IR表征 | 第33-35页 |
| ·样品的SEM表征 | 第35-36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孔结构分析 | 第36页 |
| ·苯甲醚酰基化反应中邻位产物选择性的考察 | 第36-39页 |
| ·Co(Ⅱ)-MIP的用量对苯甲醚邻位酰基化反应的影响 | 第39页 |
| ·反应时间对苯甲醚邻位酰基化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温度对苯甲醚酰基化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底物选择识别性分子印迹催化剂Fe(Ⅲ)-MIP的制备及其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的底物选择识别性研究 | 第43-54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45-46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46-47页 |
| ·氧化反应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 ·样品的FT-IR分析 | 第47-48页 |
| ·样品的SEM表征 | 第48-49页 |
| ·催化剂铁含量的测定 | 第49页 |
|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 | 第49-51页 |
| ·Fe(Ⅲ)-MIP与Fe(Ⅲ)-NIP相对催化活性比较 | 第51-52页 |
| ·Fe(Ⅲ)-MIP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催化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负载金纳米粒子分子印迹聚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取代苯甲醇氧化反应的底物识别性能研究 | 第54-68页 |
| ·引言 | 第54-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 ·分子印迹聚合物Au-MIP的制备 | 第57-58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8-59页 |
| ·氧化反应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 ·聚合物表征结果 | 第59-62页 |
| ·不同催化剂活性的比较 | 第62-64页 |
| ·Au-MIP与Au-NIP相对催化活性比较 | 第64-65页 |
| ·Au-MIP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催化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