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磨剂单组分对水泥与熟料矿物水化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助磨剂研究的发展 | 第13-20页 |
·主要助磨剂种类与配制 | 第13-15页 |
·助磨效果评价方式 | 第15-17页 |
·关于助磨机理 | 第17-20页 |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试验材料 | 第24页 |
·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助磨剂单组分 | 第25页 |
·标准砂 | 第25页 |
·试验用水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颗粒特性测定 | 第25-26页 |
·力学性能检验 | 第26页 |
·熟料单矿物合成 | 第26页 |
·试样f-CaO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水化试样制备 | 第27页 |
·C_3S单矿化学结合水测定与水化程度计算 | 第27-28页 |
·微观测试技术 | 第28-30页 |
·化学组成 | 第28页 |
·水化热 | 第28-29页 |
·XRD物相分析 | 第29页 |
·SEM形貌观察 | 第29-30页 |
第3章 助磨剂单组分对硅酸盐水泥性能及水化的影响 | 第30-50页 |
·助磨剂类型的选择与掺比 | 第30-32页 |
·助磨剂类型选择 | 第30-31页 |
·助磨剂掺比设计 | 第31-32页 |
·试验过程 | 第32-33页 |
·材料预处理 | 第32页 |
·水泥试样配合比方案 | 第32页 |
·助磨剂的添加 | 第32-33页 |
·标准小磨制样 | 第33页 |
·助磨剂单组分对不同水泥品种强度发展的影响 | 第33-39页 |
·不同单组分对P·I水泥的增强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单组分对P·O水泥的增强效果 | 第35-37页 |
·不同单组分对P·C水泥的增强规律 | 第37-39页 |
·不同单组分对水泥颗粒特性的影响 | 第39-44页 |
·水泥的细度与比表面积 | 第40-41页 |
·水泥80μm筛余、比表面积与强度间关系的分析 | 第41-42页 |
·水泥的颗粒级配与强度的关系 | 第42-44页 |
·关于助磨机理的几点猜想 | 第44页 |
·外掺助磨剂单组分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助磨剂单组分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 | 第46-48页 |
·水泥水化样的制备 | 第46页 |
·助磨剂单组分对水化样的物相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助磨剂单组分对熟料单矿物水化过程的影响 | 第50-76页 |
·熟料单矿物制备与品质检测 | 第50-51页 |
·熟料单矿物的f-CaO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单矿物XRD物相分析 | 第51页 |
·待测水化样品的预处理 | 第51-52页 |
·助磨剂掺量设定 | 第51-52页 |
·助磨剂溶液的制备 | 第52页 |
·C_3A混合料的制备 | 第52页 |
·不同单组分对C_3S水化历程的影响 | 第52-63页 |
·C_3S的经典水化理论 | 第52-54页 |
·不同单组分作用下C_3S的水化放热行为 | 第54-58页 |
·C_3S水化样的制备 | 第58页 |
·不同单组分对C_3S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单组分对C_3S水化样的物相特征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不同单组分对C_3S水化样的微观形貌结构影响 | 第60-63页 |
·助磨剂对C_3A水化阶段的影响 | 第63-75页 |
·C_3A的经典水化理论 | 第63-64页 |
·不同单组分作用下C_3A的水化放热行为 | 第64-66页 |
·C_3A水化样的制备过程 | 第66-67页 |
·助磨剂单组分对C_3A水化样的XRD分析 | 第67-70页 |
·不同单组分对C_3A水化样的微观形貌结构影响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附录B 符号说明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