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浙江专业市场推动下的城镇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论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1-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综述第12-15页
  (一) 城镇化第12-15页
  (二) 专业市场第15页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5-17页
  (一) 研究方法第15页
  (二)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一章 浙江专业市场和城镇化发展分析第17-26页
 一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第17-19页
  (一)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历程第17页
  (二)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现状第17-19页
 二 浙江城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第19-23页
  (一) 浙江城镇化发展历程第19-20页
  (二) 浙江城镇化发展现状第20-23页
 三 浙江专业市场对城镇化的影响第23-26页
  (一) 促进产业集聚第23-24页
  (二) 促进城镇产业体系的完善第24页
  (三) 促进人口集聚第24-25页
  (四) 提升城镇知名度第25-26页
第二章 浙江城镇化的动因与形成机理第26-30页
 一 浙江城镇化的动因与动力第26-28页
  (一)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原始动因第26页
  (二)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根本动力第26-27页
  (三) 浙江精神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第27-28页
 二、浙江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的形成机理第28-30页
第三章 浙江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分析第30-33页
 一 浙江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第30页
  (一) 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相称第30页
  (二) 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第30页
 二 城市规划缺乏超前性和全局性第30-31页
 三 浙江城镇化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1页
 四 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不够,素质尚待提高第31页
 五 城镇发展面临生态压力第31-33页
第四章 浙江城镇化的义乌案例及其启示第33-41页
 一 义乌城镇化现状第33页
 二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史第33-35页
  (一) 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第一代简易马路市场第33-34页
  (二) 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新马路第二代棚架市场第34页
  (三) 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城中路第三代棚架市场第34页
  (四) 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组合的第四代大型室内柜栏式市场第34页
  (五) 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福田第五代国际商贸城第34-35页
 三 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的过程第35-36页
  (一) 1978—1988 年为义乌城镇化起步阶段第35页
  (二) 1988—1998 年为提升阶段第35页
  (三) 1998 年至今为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第35-36页
 四 义乌城镇化动力分析第36-37页
  (一) 思想解放促成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第36页
  (二) 专业市场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第36-37页
  (三) 专业市场带动第二产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第37页
  (四) 专业市场推动人口聚集第37页
 五 义乌城镇化的启示第37-41页
  (一) 专业市场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资本积累第38页
  (二) 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奠定硬件基础第38页
  (三) 专业市场促使产业集群,成为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推力第38-39页
  (四) 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性第39页
  (五) 坚持市场开发,不搞地方保护主义第39-41页
第五章 浙江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1-45页
 一 加大对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间差距第41页
 二 加强省域层面的规划指导第41-42页
 三 增强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第42页
 四 尊重城镇化主体的自主性选择,实现人口真正城市化第42-43页
 五 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城镇第43-45页
  (一) 优化产业结构第43页
  (二) 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道路第43-44页
  (三) 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教育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附件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7-12岁黎、汉族小学生近25年身体素质变化对比分析及阳光体育干预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