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道教研究--以碑刻资料为基础的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现状 | 第10-12页 |
二、 王屋山道教碑刻资料概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王屋山道教发展历史 | 第14-38页 |
一、 王屋山道教历史传说 | 第14-15页 |
(一)、 黄帝祭天 | 第14-15页 |
(二)、 独具特色的魏华存信仰 | 第15页 |
二、 隋唐王屋山道教 | 第15-21页 |
(一)、 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 | 第16-19页 |
(二)、 玉真公主修道王屋山 | 第19-20页 |
(三)、 大兴道教宫观 | 第20-21页 |
三、 宋、金元王屋山道教 | 第21-36页 |
(一)、 贺兰栖真结缘奉仙观 | 第22-23页 |
(二)、 金元时期全真道士活动概况 | 第23-32页 |
(三)、 王屋山与元代《玄都宝藏》 | 第32-36页 |
四、 明清王屋山道教 | 第36-38页 |
(一)、 重修阳台宫 | 第36页 |
(二)、 重修长春观 | 第36-37页 |
(三)、 张太素及弟子修道王屋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王屋山道教发展的特点 | 第38-46页 |
一、 高道云集 | 第38-40页 |
二、 王屋山道教与统治上层关系密切 | 第40-42页 |
三、 承担国家重要祭祀任务 | 第42-46页 |
(一)、 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望祭活动 | 第43页 |
(二)、 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投龙活动 | 第43-44页 |
(三)、 参与祭祀的全真掌教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王屋山道教的历史地位 | 第46-52页 |
一、 王屋山道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46-48页 |
(一)、 祭天之坛 | 第46页 |
(二)、 移山之所 | 第46-47页 |
(三)、 王者之屋 | 第47-48页 |
二、 在中国道教史上有重要地位 | 第48-52页 |
(一)、 道教第一洞天 | 第49-50页 |
(二)、 济水崇拜的源头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王屋山道教的现代发展 | 第52-56页 |
一、 王屋山道教发展现状 | 第52页 |
二、 对王屋山道教发展的思考 | 第52-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