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秸秆和四环素复合菌系的筛选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1 绪论 | 第12-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12-15页 |
|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 ·仪器 | 第16页 |
| ·总磷的测定 | 第16页 |
| ·总氮的测定 | 第16页 |
| ·纤维素 | 第16页 |
| ·分子实验 | 第16页 |
| ·试剂 | 第16-18页 |
| ·总碳测定所需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16页 |
| ·总磷测定所需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16-17页 |
| ·总氮测定所需试剂 | 第17页 |
| ·纤维素 | 第17页 |
| ·HLPC试剂 | 第17页 |
| ·分子实验所需试剂 | 第17-18页 |
| ·方法 | 第18-26页 |
| ·有机肥堆制方法 | 第18页 |
| ·温度的检测 | 第18页 |
| ·堆肥总碳的测定 | 第18-19页 |
| ·堆肥样品总氮的测定 | 第19页 |
| ·纤维素的测定 | 第19-20页 |
| ·堆肥中总磷的测定 | 第20-21页 |
| ·堆肥样品pH的测定 | 第21页 |
| ·筛菌秸秆处理 | 第21页 |
| ·培养条件 | 第21页 |
| ·复合系的筛选 | 第21-22页 |
| ·稻杆总重量和pH值变化 | 第22页 |
| ·抗生素的检测 | 第22页 |
| ·DNA提取 | 第22-23页 |
| ·DGGE操作 | 第23页 |
| ·测序 | 第23-25页 |
| ·16S rDNA碱基序列分析 | 第25页 |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5页 |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3 菌群驯化 | 第26-33页 |
| ·堆肥过程 | 第26-29页 |
| ·堆肥制作方法 | 第26页 |
| ·有机肥自动翻堆机及发酵槽图解 | 第26-27页 |
| ·长槽式有机肥连续生产中试线 | 第27页 |
| ·秸秆有机肥生产设备-翻堆机 | 第27-28页 |
| ·堆肥第一天发酵槽中原材料效果 | 第28页 |
| ·有机肥制作的样品前处理 | 第28-29页 |
| ·有机肥堆制过程中材料的变化 | 第29页 |
| ·菌群驯化 | 第29-33页 |
| ·四环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 | 第29-3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 ·堆肥腐熟度 | 第33-36页 |
| ·堆肥温度的变化 | 第33页 |
| ·堆肥pH的变化 | 第33页 |
| ·C/N的变化 | 第33-34页 |
| ·含固率的变化 | 第34页 |
| ·木质纤维的分解 | 第34-35页 |
| ·磷的变化 | 第35-36页 |
| ·复合菌系稳定性及分解能力 | 第36-41页 |
| ·pH的变化 | 第36页 |
| ·酶活的变化 | 第36-38页 |
| ·有机酸的变化 | 第38-39页 |
| ·总还原糖的变化 | 第39-40页 |
| ·木质纤维素的变化 | 第40-41页 |
| ·四环素的降解 | 第41页 |
| ·菌种组成多样性 | 第41-44页 |
| ·DGGE菌群稳定性 | 第41-42页 |
| ·16S rDNA clone文库分析 | 第42-44页 |
| ·HPLC四环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堆肥实验 | 第46页 |
| 复合菌系ADC-6的筛选实验 | 第46页 |
| 复合菌系ADC-6菌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缩略词表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