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低频振荡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低频振荡的概念 | 第9-10页 |
| ·低频振荡机理分析 | 第10-11页 |
| ·低频振荡分析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 ·低频振荡抑制措施研究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计及水轮机调速系统作用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机理研究 | 第15-25页 |
| ·引言 | 第15-16页 |
| ·发电机强迫振荡分析 | 第16-18页 |
| ·调速器模型 | 第18-20页 |
| ·机械调速器模型 | 第18-19页 |
| ·微机调速器模型 | 第19-20页 |
| ·调速器强迫振荡分析 | 第20-21页 |
| ·仿真分析 | 第21-24页 |
| ·故障时调速器的影响仿真 | 第22-23页 |
| ·无阻尼谐振频率扰动仿真 | 第23-24页 |
| ·有阻尼谐振频率扰动仿真 | 第24页 |
| ·结语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基于两区域系统的本地振荡向区间振荡的发展过程研究 | 第25-38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多机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 | 第26-29页 |
| ·多机系统的特征值分析 | 第26-29页 |
| ·特征向量分析 | 第29页 |
| ·系统模态图分析 | 第29页 |
| ·系统振荡时功率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 ·本地振荡到地区振荡联络线功率 | 第31-33页 |
| ·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 ·四机两区域系统特征值分析 | 第33-34页 |
| ·主导振荡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 ·区域内机组同调性对本地振荡到区间振荡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李雅谱诺夫能量函数在电力系统区间振荡稳定性判断中运用 | 第38-47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等效机转矩特性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李雅谱诺夫函数两区域系统稳定判定 | 第40-43页 |
| ·算例分析 | 第43-46页 |
| ·系统故障后失稳情况分析 | 第43-44页 |
| ·系统故障后稳定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 ·基于PMU的多机系统稳定性预测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FACTS装置与PSS联合区间振荡阻尼策略 | 第47-56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含有FACTS装置的线路模型分析 | 第48-51页 |
| ·两端系统线路功率输送模型 | 第48页 |
| ·输电线路含有串联FACTS模型 | 第48-49页 |
| ·可控并联型补偿装置模型 | 第49-51页 |
| ·发电机输出转矩与功率的关系 | 第51页 |
| ·仿真分析 | 第51-55页 |
| ·SSSC对区间振荡阻尼效果仿真 | 第52-54页 |
| ·STATCOM对区间振荡阻尼效果仿真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
| 附录2:四机两区域系统参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