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51页 |
·油茶概述 | 第22-38页 |
·食用价值 | 第22-23页 |
·保健和药用价值 | 第23-27页 |
·油茶种植的经济、生态价值 | 第27-28页 |
·油茶种质资源 | 第28-34页 |
·油茶果实和种子生物学研究 | 第34-37页 |
·油茶种子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37-38页 |
·转录组测序(RNA-Seq) | 第38-40页 |
·内参基因选择的研究意义 | 第40-41页 |
·脂类代谢概述 | 第41-48页 |
·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 | 第41-42页 |
·脂类代谢途径 | 第42-48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48-51页 |
·研究目标 | 第4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48-4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49-51页 |
第二章 油茶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表型性状研究 | 第51-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研究材料 | 第51页 |
·采样方法 | 第51页 |
·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1页 |
·果实大小 | 第52-53页 |
·果实形态 | 第53-55页 |
·果实重量 | 第55-56页 |
·种子大小及重量 | 第56-57页 |
·果皮生长特性 | 第57-59页 |
·出籽率分析 | 第59-60页 |
·多重比较 | 第60页 |
·各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油茶种子发育过程组分含量变化 | 第63-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研究材料 | 第63页 |
·指标测定方法 | 第63-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脂类含量分析 | 第65-68页 |
·蛋白质 | 第68-70页 |
·淀粉及可溶性糖 | 第70页 |
·茶皂素 | 第70-71页 |
·水分及其他物质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基于 RNA-Seq 的种子发育过程脂类代谢研究 | 第73-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材料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6-93页 |
·序列组装结果 | 第76-78页 |
·COG 基因注释 | 第78-80页 |
·GO 基因注释 | 第80-81页 |
·代谢途径注释 | 第81-83页 |
·脂类代谢途径及关键酶基因 | 第83-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6 个油茶近缘种不同组织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95-1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材料和样品 | 第95页 |
·实验方法 | 第95-9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8-115页 |
·RNA 质量分析 | 第98-100页 |
·候选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100-108页 |
·候选基因表达量稳定性分析 | 第108-113页 |
·内参验证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基于 qRT-PCR 的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研究 | 第117-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7-118页 |
·研究材料 | 第1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17-1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35页 |
·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 | 第118-124页 |
·脂肪酸链延长相关基因 | 第124-128页 |
·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相关基因 | 第128-132页 |
·类固醇生物代谢相关基因 | 第132-135页 |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七章 SQS 和 SQE 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37-1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7-139页 |
·研究材料 | 第137页 |
·研究方法 | 第137-139页 |
·普通油茶 SQS 分析 | 第139-147页 |
·SQS 基因的克隆 | 第139-142页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聚类分析 | 第142-144页 |
·油茶 SQS 结构分析 | 第144-147页 |
·SQE 分析 | 第147-154页 |
·SQE 基因的克隆 | 第147-149页 |
·油茶 SQE 同源比对 | 第149-150页 |
·油茶 SQE 结构分析 | 第150-154页 |
·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八章 普通油茶 SQS 和 SQE 基因酵母表达研究 | 第156-168页 |
·实验方法 | 第156-163页 |
·载体构建 | 第156-158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58-160页 |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160-161页 |
·农杆菌电击转化 | 第161页 |
·农杆菌 Ti 质粒转化酵母及其筛选 | 第161-162页 |
·酵母的检测方法 | 第162页 |
·粘红酵母油脂中角鲨烯和甾醇含量测定 | 第162-1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3-167页 |
·载体构建检测 | 第163-164页 |
·酵母转化结果 | 第164-165页 |
·酵母 DNA 检测 | 第165页 |
·角鲨烯和甾醇的检测 | 第165-167页 |
·小结 | 第167-168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8-181页 |
·结论 | 第168-174页 |
·油茶果实表型性状 | 第168-169页 |
·油茶种子组分含量 | 第169-170页 |
·基于 RNA-Seq 对油茶种子脂类代谢研究 | 第170-171页 |
·内参筛选 | 第171页 |
·qRT-PCR 测定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 | 第171-172页 |
·SQS 和 SQE 基因的克隆 | 第172-173页 |
·载体构建和酵母表达 | 第173-174页 |
·讨论和展望 | 第174-181页 |
·油茶果实发育表型性状 | 第174-175页 |
·油茶种子组分含量 | 第175-177页 |
·油茶内参基因选择 | 第177-178页 |
·油茶种子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 第178-179页 |
·角鲨烯相关基因克隆和载体构建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