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道治理模型规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我国水污染及广州河涌水环境现状 | 第9页 |
·我国水污染极为严重 | 第9页 |
·广州河涌水环境黑臭现象突出 | 第9页 |
·水体黑臭的机理、成因及生态危害 | 第9-10页 |
·机理 | 第9-10页 |
·成因 | 第10页 |
·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 第10-11页 |
·物理方法 | 第10页 |
·化学法 | 第10-11页 |
·生物净化法 | 第11页 |
·光合细菌(PSB)及其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根际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 第12页 |
·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微生物(P9、2号菌)对黑臭水的净化效果 | 第14-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4-15页 |
·培养基 | 第15页 |
·黑臭水的配置 | 第15页 |
·P9和2号菌的活化与扩增 | 第15-16页 |
·光合细菌对人工黑臭水净化实验 | 第16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最佳人工黑臭水底泥的投加量 | 第17页 |
·曝气与不曝气的比较 | 第17-18页 |
·P9菌的培养方法比较 | 第18页 |
·P9和2号菌投加浓度的确定 | 第18-22页 |
讨论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生植物对黑臭水净化效果研究 | 第25-3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水生植物的选择 | 第25页 |
·黑臭水的配置 | 第25页 |
·实验设置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黑臭水各水生植物投加量的比例 | 第25-26页 |
·浮萍,水葫芦和美人蕉对黑臭水的净化效果 | 第26-30页 |
讨论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黑臭河道治理模型规模研究 | 第31-3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植物及微生物 | 第31页 |
·黑臭水的配置 | 第31页 |
·实验设置 | 第31-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单级跌水与多级跌水比较 | 第35-36页 |
·河道模型实验实验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总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