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植物抗旱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干旱胁迫与植物抗旱 | 第11-12页 |
·植物抗旱形态学变化 | 第12-13页 |
·叶片变化 | 第12页 |
·根系变化 | 第12-13页 |
·茎的变化 | 第13页 |
·株型变化 | 第13页 |
·植物抗旱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13-16页 |
·渗透调节物质 | 第13-14页 |
·保护酶系统 | 第14页 |
·保护蛋白类 | 第14-15页 |
·转录因子 | 第15-16页 |
·木薯概述 | 第16-18页 |
·木薯概况 | 第16页 |
·木薯抗旱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木薯相关基因 | 第17-18页 |
·cDNA-AFLP技术 | 第18-21页 |
·差异显示技术概述 | 第18-19页 |
·cDNA-AFLP技术 | 第19-20页 |
·SMART技术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建立改良型cDNA-AFLP技术体系 | 第21-23页 |
·利用改良型cDNA-AFLP技术筛选木薯抗旱相关基因 | 第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23-24页 |
·改良型cDNA-AFLP体系建立 | 第24-31页 |
·RNA样品准备 | 第24-25页 |
·木薯叶片总RNA提取 | 第24-25页 |
·RNA质量检测和浓度均一化 | 第25页 |
·双链cDNA合成 | 第25-27页 |
·单链cDNA的合成 | 第25-26页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26页 |
·双链cDNA的纯化 | 第26-27页 |
·酶切与连接 | 第27-28页 |
·双链cDNA的限制性酶切 | 第27页 |
·接头的退火 | 第27页 |
·接头的连接 | 第27-28页 |
·预扩增 | 第28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8-2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 第29-31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配制 | 第29-30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 | 第30-31页 |
·DE-TDF回收及纯化 | 第31-32页 |
·DE-TDF回收 | 第31页 |
·DE-TDF纯化 | 第31-32页 |
·连接、转化及克隆 | 第32-33页 |
·DE-TDF与T载体连接 | 第32页 |
·转化及阳性克隆鉴定 | 第32-33页 |
·差异表达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页 |
·差异表达序列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 | 第33-35页 |
·荧光定量PCR引物验证 | 第33-34页 |
·荧光定量RT-PCR反应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9页 |
·RNA样品准备 | 第35-37页 |
·木薯叶片干旱胁迫处理结果 | 第35-36页 |
·总RNA提取结果 | 第36-37页 |
·改良型cDNA-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7-49页 |
·利用改进引物获得反转录单链和双链cDNA | 第37页 |
·成功获得含有Mme I酶切位点的双链cDNA片段 | 第37-39页 |
·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 | 第37-38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38-39页 |
·DE-TDF回收 | 第39-40页 |
·差异表达TDF克隆及测序 | 第40-41页 |
·TDF序列在所属基因序列上的位置 | 第41-42页 |
·TDF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5页 |
·荧光定量RT-PCR验证 | 第45-49页 |
·荧光定量PCR引物检测 | 第45-46页 |
·荧光定量RT-PCR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 讨论 | 第49-56页 |
·改良型cDNA-AFLP技术建立策略 | 第49页 |
·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 | 第49-50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条件的摸索 | 第50-51页 |
·差异表达条带的同源序列分析 | 第51页 |
·差异表达条带在所属基因序列上的位置 | 第51-52页 |
·差异表达条带基因功能分析 | 第52-54页 |
·普通技术与改良型cDNA-AFLP技术比较 | 第54-55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一 | 第65-66页 |
1. 仪器设备 | 第65页 |
2. 主要试剂 | 第65-66页 |
附录二 | 第66-68页 |
项目资助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