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助阳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21页 |
| 一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 第9页 |
| 二 研究标准 | 第9-12页 |
| (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 (二)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分级标准 | 第9-10页 |
| (三)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四)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积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第10-11页 |
| (五)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症候积分标准及分级标准 | 第11页 |
| (六)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12页 |
| (七) 纳入病例标准 | 第12页 |
| (八)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2页 |
| (九) 剔除病例标准 | 第12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一) 分组方法 | 第12-13页 |
| (二)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 (三) 疗程 | 第13页 |
| (四)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 四、 观测指标 | 第13-14页 |
| (一) 安全性观测指标 | 第13-14页 |
| (二) 疗效性观测指标 | 第14页 |
| 五、 临床资料分析 | 第14-17页 |
| (一) 基本资料分析 | 第14-15页 |
| (二) 病情资料分析 | 第15-17页 |
| 六、 研究结果 | 第17-21页 |
| (一) 两组患者治疗后 lee 氏心衰积分的比较 | 第17页 |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 | 第17页 |
| (三)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 第17页 |
| (四) 两组患者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17-18页 |
|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客观指标比较 | 第18-20页 |
| (六) 安全性检测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1-32页 |
| 一、 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理论认识 | 第21-22页 |
| (一) 心肾之间的生理联系 | 第21-22页 |
| (二) 心肾阳虚型慢心力衰竭病机探讨 | 第22页 |
| 二、 确立治则治法及方药的依据 | 第22-23页 |
| 三、 组方特点及方义分析 | 第23-27页 |
| (一) 方药组成 | 第23页 |
| (二) 治法 | 第23页 |
| (三) 药物溯源及配伍分析 | 第23-27页 |
| 四、 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7-30页 |
| 五、 本方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 | 第30-31页 |
| (一)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 | 第30页 |
| (二) 治疗前后客观指标的比较 | 第30-31页 |
| (三) 固本助阳方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探讨 | 第31页 |
| 六、 问题与展望 | 第31-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综述 | 第3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详细摘要 | 第49-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