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采空区渗流力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煤自燃危险性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煤自燃实验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煤自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煤层自然发火特点及其规律 | 第19-25页 |
·煤自燃影响因素 | 第19页 |
·煤层自燃特点及其规律 | 第19-23页 |
·煤层自燃发火特点 | 第20-21页 |
·高瓦斯煤层自燃规律 | 第21-23页 |
·黄岩汇综放面抽放条件下采空区冒落带特点 | 第23页 |
·黄岩汇综放面抽放条件下采空区自燃火灾特点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煤自燃特性参数实验测定 | 第25-39页 |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实验台整体结构 | 第25-28页 |
·炉体结构 | 第25-27页 |
·供风系统 | 第27页 |
·气体采集与分析 | 第27-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37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实验结论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高瓦斯综放面抽放条件下采空区危险区域数值模拟研究 | 第39-52页 |
·综放面采空区气体渗流及扩散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采空区气体渗流控制方程 | 第39-40页 |
·采空区氧浓度场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综放面采空区渗流参数 | 第41-43页 |
·采空区空隙率分布 | 第41-42页 |
·采空区渗透率分布 | 第42-43页 |
·工作面及采空区两道压力分布 | 第43页 |
·综放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气体渗流预测模型 | 第43-45页 |
·渗流及计算区域 | 第43-44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4-45页 |
·综放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数值模拟三维模型及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采空区三维建模及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参数设置 | 第46页 |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6-51页 |
·黄岩汇煤矿 15109 综放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数值模拟 | 第46-48页 |
·改变高抽巷抽采负压时采空区数值模拟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黄岩汇煤矿 15109 工作面采空区现场观测及危险区域判定 | 第52-67页 |
·采空区煤自燃“划分”的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采空区遗煤自燃极限参数 | 第52-54页 |
·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划分条件 | 第54页 |
·黄岩汇煤矿 15109 综放面采空区“三带”现场观测 | 第54-62页 |
·测点布置 | 第55-56页 |
·现场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56-62页 |
·黄岩汇煤矿 15109 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 | 第62-65页 |
·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条件 | 第62-63页 |
·黄岩汇煤矿 15109 工作面采空区危险区域划分 | 第63-65页 |
·黄岩汇煤矿 15109 综放面采空区极限推进速度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创新点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