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7页 |
1.1 概述 | 第11-13页 |
1.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与理论 | 第13-18页 |
1.2.1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 第13-16页 |
1.2.2 聚合物理论 | 第16-18页 |
1.3 聚天冬氨酸的性能 | 第18-22页 |
1.3.1 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 | 第18-19页 |
1.3.2 聚天冬氨酸的热稳定性 | 第19-20页 |
1.3.3 聚天冬氨酸的缓蚀性能 | 第20-21页 |
1.3.4 聚天冬氨酸的可生物降解性 | 第21-22页 |
1.4 聚天冬氨酸的应用 | 第22-25页 |
1.4.1 聚天冬氨酸作为水处理剂的应用 | 第22页 |
1.4.2 聚天冬氨酸作为分散剂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3 聚天冬氨酸作为新型钻井液降粘剂的应用 | 第23页 |
1.4.4 聚天冬氨酸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5 聚天冬氨酸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6 聚天冬氨酸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5页 |
1.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 第27-43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2.2 实验装置图 | 第28-29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2.3.1 聚琥珀酰亚胺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聚天冬氨酸的制备 | 第29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4.1 聚琥珀酰亚胺的结构鉴定 | 第29-30页 |
2.4.2 聚天冬氨酸的结构鉴定 | 第30-34页 |
2.5 聚合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 第34-37页 |
2.5.1 实验方法及公式 | 第34页 |
2.5.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2.6 缩聚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42页 |
2.6.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2.6.2 正交实验方案 | 第38-41页 |
2.6.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2.7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聚天冬氨酸稀溶液的粘度特性表征 | 第43-54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3.2.1 测定[η]的仪器 | 第44-45页 |
3.2.2 样品的配制 | 第45页 |
3.2.3 测定步骤 | 第45页 |
3.2.4 溶剂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3.3.1 在无外加盐情况下PASP稀溶液的[η]的测定 | 第45-48页 |
3.3.2 在有外加盐NaCl存在下PASP稀溶液的粘度性质 | 第48-50页 |
3.4 在有外加盐NaCl存在下PASP稀溶液的特性粘数[η]测定及实验改进 | 第50-53页 |
3.5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聚天冬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表征 | 第54-64页 |
4.1 理论基础 | 第54-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4.2.3 [η]的测定 | 第57页 |
4.2.4 分子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4.3.1 Mark-Houwink方程的确定 | 第58-60页 |
4.3.2 (h~2)_2~(1/2)值的估算 | 第60-61页 |
4.3.3 GPC谱图比较与分子缔合形态 | 第61-63页 |
4.4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