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日照优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生态住区”口号的提出 | 第12页 |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居民对良好住区环境的迫切需求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 | 第14页 |
·生态社区建设的体现 | 第14-15页 |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 | 第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条件分析 | 第24-35页 |
·与日照有关概念 | 第24-26页 |
·日照 | 第24-25页 |
·太阳辐射 | 第25-26页 |
·建筑阴影 | 第26页 |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 | 第26-27页 |
·定义的界定 | 第26-27页 |
·住区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27页 |
·日照与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 | 第27-29页 |
·日照与建筑、建筑群体组合设计 | 第28页 |
·日照与场地设计 | 第28页 |
·日照与道路、绿化植被、水体、小品设施设计 | 第28-29页 |
·住区外部空间日照环境中人的体验 | 第29-30页 |
·居民的情感体验 | 第29页 |
·居民的物理体验 | 第29-30页 |
·夏热冬冷地区住区外部环境日照现状 | 第30-33页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30-32页 |
·夏热冬冷地区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日照分析平台 | 第33-35页 |
·常用日照分析平台 | 第33-34页 |
·本研究所用日照分析平台 | 第34-35页 |
第3章 建筑单体及其群体组合日照优化设计 | 第35-55页 |
·建筑单体优化设计 | 第35-39页 |
·建筑形体 | 第35-37页 |
·建筑朝向 | 第37-39页 |
·住宅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住宅建筑群体组合 | 第39-40页 |
·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群体组合的影响 | 第40-41页 |
·日照分析的方法 | 第41-42页 |
·不同群体组合的外部空间环境日照分析 | 第42-49页 |
·地块条件的设定 | 第42-43页 |
·日照分析时间的设定 | 第43-44页 |
·日照分析和对比研究 | 第44-49页 |
·行列式组合外部空间环境日照优化设计 | 第49-54页 |
·偏转角度 | 第49-51页 |
·围合与外展 | 第51-52页 |
·横、纵向错位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住区外部场地日照优化设计 | 第55-68页 |
·住区外部场地 | 第55-57页 |
·外部场地的定义 | 第55页 |
·外部场地的分类 | 第55-57页 |
·居住者户外活动分析 | 第57-60页 |
·住区户外活动人群构成 | 第57页 |
·老年人户外活动规律 | 第57-58页 |
·儿童户外活动规律 | 第58-59页 |
·成年人户外活动规律 | 第59-60页 |
·外部场地设计与日照分析 | 第60-63页 |
·活动场地层次的设定 | 第60-61页 |
·日照分析时间的设定 | 第61页 |
·日照分析方法的设定 | 第61-62页 |
·分析方法适用性 | 第62-63页 |
·实例分析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其它要素日照优化设计 | 第68-93页 |
·住区道路优化设计 | 第68-74页 |
·道路优化设计的意义 | 第68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68-69页 |
·日照与道路朝向 | 第69-73页 |
·日照与道路宽度 | 第73-74页 |
·住区绿化植被优化设计 | 第74-85页 |
·绿化植被的作用 | 第74-76页 |
·住区绿化植被的种植及配置 | 第76-78页 |
·日照与绿化植被优化设计 | 第78-85页 |
·住区水体优化设计 | 第85-89页 |
·住区水体分类和作用 | 第85-86页 |
·日照与水体优化设计 | 第86-89页 |
·住区小品、设施优化设计 | 第89-92页 |
·小品、设施的作用和分类 | 第89页 |
·日照与小品、设施优化设计 | 第89-90页 |
·实例研究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3-97页 |
·研究结论 | 第93-95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95页 |
·创新点 | 第95页 |
·不足之处 | 第95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01-102页 |
附录2 图表索引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