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图目录 | 第12-14页 |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 1 绪论 | 第15-21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开发现状 | 第15-20页 |
| ·单金属脱硫剂 | 第16-17页 |
| ·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17-19页 |
| ·本节小结 | 第19-20页 |
| ·本论文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实验装置及测试手段 | 第21-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装置 | 第21-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脱硫剂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 ·硫容 | 第24-25页 |
| 3 铁酸锌脱硫剂的制备 | 第25-41页 |
| ·共沉淀法制备铁酸锌脱硫剂 | 第25-32页 |
| ·铁酸锌共沉淀制备工艺 | 第25-26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 ·金属离子总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沉淀条件的影响 | 第30-31页 |
| ·XRD分析 | 第31-32页 |
| ·均匀沉淀法制备铁酸锌脱硫剂 | 第32-35页 |
| ·铁酸锌均匀沉淀制备工艺 | 第32-33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尿素添加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5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酸锌脱硫剂 | 第35-39页 |
| ·铁酸锌溶胶凝胶制备工艺 | 第36-37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38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铁锌基脱硫剂的硫化性能及循环性能研究 | 第41-57页 |
| ·助剂对铁锌基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助剂对铁锌基脱硫剂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 ·ZFD0脱硫剂循环性能的研究 | 第43-44页 |
| ·ZFDMn10脱硫剂循环性能的研究 | 第44-45页 |
| ·ZFDCu10脱硫剂循环性能的研究 | 第45-46页 |
| ·铁锌基脱硫剂循环性能比较 | 第46页 |
| ·Cu助剂添加量研究 | 第46-48页 |
| ·反应工况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54页 |
| ·反应压力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H_2S含量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CO含量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 | 第50-51页 |
| ·H_2含量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再生温度对Cu-Fe-Zn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脱硫剂造粒成型研究 | 第57-67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57页 |
| ·Cu-Zn-Fe/陶粒复合三元脱硫剂的制备 | 第57-63页 |
| ·E1法制备Cu-Zn-Fe/陶粒复合三元脱硫剂 | 第58-59页 |
| ·E2法制备Cu-Zn-Fe/陶粒复合三元脱硫剂 | 第59-60页 |
| ·E3法制备Cu-Zn-Fe/陶粒复合三元脱硫剂 | 第60-63页 |
| ·脱硫剂磨耗性能 | 第63-64页 |
| ·脱硫剂磨耗实验步骤 | 第63页 |
| ·脱硫剂磨耗循环 | 第63-64页 |
| ·SEM、EDS表征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