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三)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四) 创新点与重难点 | 第14-15页 |
| 一、构建过程:采撷中西,实有侧重 | 第15-34页 |
| (一) 何炳松史学思想构建的条件 | 第15-20页 |
| (二) 译介西方史学 | 第20-31页 |
| (三) 中西史学的比较 | 第31-34页 |
| 二、思想内容:框架完备,惟缺实践 | 第34-46页 |
| (一) “纯属主观”与“不失其为一种科学” | 第34-37页 |
| (二) “史料、史著,理应并存” | 第37-40页 |
| (三) “吾国史病,病在不通” | 第40-43页 |
| (四) “史贵真确,不尚文辞” | 第43-46页 |
| 三、重“破”欠“立”,短暂却深远 | 第46-52页 |
| (一) 中国现代史学视野中的何炳松史学 | 第46-48页 |
| (二)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今日启示 | 第48-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