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世界论文--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转换:从传统到生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 选题背景第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1-14页
  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3.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3-14页
一、传统生产力观:表述、局限及再认识第14-27页
 (一) 生产力溯源及“传统生产力观”表述种种第14-23页
  1. 生产力溯源第14-15页
  2. “传统生产力观”的十种表述:从辞典到教科书第15-23页
 (二) 传统生产力观的局限及对传统生产力观的再认识第23-27页
  1. 传统生产力局限性的表现第23-25页
  2. 对传统生产力观的再认识第25-27页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学意蕴第27-39页
 (一) 诘难与辩护: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不同态度第27-32页
  1. 维克托·弗金斯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诘难第27-28页
  2. 以福斯特为代表的当代英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辩护第28-31页
  3. 诘难与辩护之评价第31页
  4.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辩护对我们的启示第31-32页
 (二)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因子”第32-39页
  1. 自然界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第33-34页
  2. 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思想第34-35页
  3. 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相统一的思想第35页
  4. 物质循环利用的思想第35-36页
  5. 科学技术生态化功能的思想第36-37页
  6. 人与自然“和解”的思想第37-39页
三、生态生产力的提出、内涵及特征第39-46页
 (一) 困境与反思第39-41页
  1. 传统生产力面临的诸困境第39-40页
  2. 对传统生产力的深刻反思及简要评价第40-41页
 (二) 生态生产力的提出过程第41-43页
  1. 生产力“生态化”:生态生产力的“雏形”第41-42页
  2. 见仁见智的“生态生产力”第42-43页
 (三) 生态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第43-46页
  1. 生态生产力的内涵第43-44页
  2. 生态生产力的特征第44-46页
四、生态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扬弃与超越第46-52页
 (一) 生态生产力:当代生产力的“新质态”第46-48页
  1. 发展理念更加先进第46页
  2. 价值取向更加合理第46-47页
  3. 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第47-48页
  4. 遵循的思维方式更加科学第48页
 (二) 从传统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范式转换第48-52页
  1. 思维观的变革第48-49页
  2. 价值观的转换第49页
  3. 经济观的革新第49-50页
  4. 环境伦理观的变迁第50-52页
五、时代呼唤构建“中国式的生态生产力”第52-61页
 (一) 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背景第52-55页
  1. 国际背景第52-53页
  2. 国内背景第53-55页
 (二)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基本向度第55-58页
  1. 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理念第55-56页
  2. 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56-57页
  3. 技术支撑: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第57-58页
  4. 现实模式: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58页
 (三)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与建设美丽中国第58-61页
  1. “美丽中国”美好蓝图的提出第58-59页
  2. 建设美丽中国与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内在一致性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保健体育科教师培养制度研究
下一篇:卞德培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