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化学链燃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量子化学简介 | 第12-13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4-20页 |
·密度泛函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Hohenberg-Kohn理论 | 第16-17页 |
·DFT计算近似 | 第17-18页 |
·局域泛函:LDA | 第17-18页 |
·广义梯度GGA近似 | 第18页 |
·本论文采用的计算软件和模块 | 第18-20页 |
第3章 Fe_2_O3与ZrO_2(101)表面协同效应在化学链燃烧反应中的研究 | 第20-32页 |
·氧化锆作为载体 | 第20-21页 |
·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Fe_2O_3/ZrO_2组合物的性质 | 第22-23页 |
·ZrO_2促进CO在Fe_2O_3上面的吸附 | 第23-25页 |
·CO的吸附和碳酸盐物种在Fe_2_3/ZrO_2形成 | 第25-27页 |
·Fe_2O_3在Fe_2O_3/ZrO_2表面还原反应机理和CO_2的生成 | 第27-28页 |
·Fe_2O_2在ZrO_2表面上的发生的氧化反应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Fe_2O_3与Al_2O_3(001)表面协同效应在化学链燃烧反应中的研究 | 第32-43页 |
·氧化铝作为载体 | 第32-33页 |
·计算模型和参数设置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Fe_2O_3/Al_2O_3组合物的性质 | 第34-36页 |
·CO和Fe_2O_3/Al_2O_3(001)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36-38页 |
·O_2和Fe_2O_2/Al_2O_3(001)表面的相互作用机理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Fe_2O_3与MgO(100)表面协同效应在化学链燃烧反应中的研究 | 第43-50页 |
·氧化镁作为载体 | 第43-44页 |
·计算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Fe_2O_3团簇在MgO表面的吸附 | 第44-45页 |
·CO+Fe_2O_3→CO_2+Fe_2O_2在MgO(100)表面的反应机理 | 第45-48页 |
·O_2+Fe_2O_2→O+Fe_2O_3在MgO(100)表面的反应机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