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低碳经济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理论框架 | 第18-25页 |
·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 | 第18-19页 |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 第18页 |
·低碳经济的特征 | 第18页 |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生成机制分析 | 第18-19页 |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理论 | 第19-23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 | 第19-20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产业发展动力理论 | 第21-22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载体形式 | 第22-23页 |
·发展低碳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 | 第23-25页 |
·发展低碳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内涵 | 第23页 |
·发展低碳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实际需要 | 第23页 |
·发展低碳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强大动力 | 第23-24页 |
·发展低碳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 第24-25页 |
第3章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低碳发展评价 | 第25-36页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25-31页 |
·生物产业 | 第27页 |
·信息产业 | 第27-28页 |
·新能源产业 | 第28-29页 |
·新材料产业 | 第29页 |
·文化创意产业 | 第29-30页 |
·节能环保产业 | 第30页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第30-31页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碳发展评价 | 第31-36页 |
·低碳经济下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31-32页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32-36页 |
第4章 低碳经济与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6-50页 |
·能源消耗总量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6-40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6页 |
·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ADF 单位根检验 | 第37页 |
·协整分析 | 第37-38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39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9页 |
·方差分解 | 第39-40页 |
·不同能源消耗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45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模型建立 | 第41页 |
·ADF 单位根检验 | 第41-42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2-44页 |
·方差分解 | 第44-45页 |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工业废弃物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5-49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5页 |
·模型建立 | 第45页 |
·ADF 单位根检验 | 第45-46页 |
·协整分析 | 第46-47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7-48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8-49页 |
·实证分析总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6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选择重点产业,实现突破带动 | 第51页 |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 | 第51-52页 |
·加快人才发展,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 第52-53页 |
·加强机制转型,实现低碳发展 | 第53页 |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53-54页 |
·完善财税投资政策,建立资本市场支撑体系 | 第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