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分布 | 第13-14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症状 | 第14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 第14-15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规律 | 第15-16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 | 第16-17页 |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遗传多样性与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以表现型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以基因型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7页 |
·黑龙江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8页 |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2页 |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22页 |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染色 | 第22-23页 |
·病原菌的生理生化性状测定 | 第23-27页 |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28页 |
·黑龙江省西、甜瓜栽培品种及种质资源苗期抗病性研究 | 第28-30页 |
·供试菌株 | 第28-29页 |
·供试品种 | 第29页 |
·幼苗培育 | 第29页 |
·接种方法 | 第29-30页 |
·病情调查 | 第30页 |
·抗性评价标准 | 第30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 第30-31页 |
·供试菌种 | 第30页 |
·供试品种 | 第30-31页 |
·幼苗培育 | 第31页 |
·接种方法 | 第31页 |
·病情调查 | 第31页 |
·抗性评价标准 | 第31页 |
·黑龙江省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 AFLP 分析 | 第31-35页 |
·供试菌种 | 第31页 |
·供试引物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5页 |
·室内药剂筛选 | 第35-37页 |
·供试菌种 | 第35页 |
·供试药剂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7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分离与鉴定 | 第37-45页 |
·田间发病症状 | 第37页 |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 第37-38页 |
·病原菌的鉴定 | 第38-40页 |
·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40页 |
·细菌 PCR 产物检测 | 第40页 |
·细菌 16S rRNA 序列分析 | 第40-43页 |
·不同温度下病原菌生长情况 | 第43页 |
·不同 pH 下病原菌生长情况 | 第43-44页 |
·耐盐性测定 | 第44页 |
·致死温度测定 | 第44-45页 |
·黑龙江省西、甜瓜栽培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果斑病的抗病性 | 第45-47页 |
·西、甜瓜栽培品种人工接种抗性表现 | 第45-46页 |
·西、甜瓜种质资源人工接种抗病性表现 | 第46-47页 |
·黑龙江省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毒力测定 | 第47-51页 |
·AFLP 分析 | 第51-55页 |
·AFLP 扩增结果 | 第51-53页 |
·AFLP 与菌株地理来源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AFLP 与菌株毒力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AFLP 与寄主范围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室内药剂筛选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0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鉴定 | 第57页 |
·西、甜瓜栽培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果斑病的抗病性 | 第57-58页 |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