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火灾探测技术 | 第10-16页 |
| ·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 | 第11-16页 |
| ·火灾气体探测技术 | 第16-19页 |
| ·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气体探测 | 第19-2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气体红外特征吸收光谱和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理论 | 第26-44页 |
| ·分子红外吸收光谱 | 第29-36页 |
|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 第29-31页 |
| ·双原子分子振动模型 | 第31-32页 |
| ·分子振动形式 | 第32-33页 |
| ·红外吸收光谱谱线特征 | 第33-34页 |
| ·分子光谱特征 | 第34-35页 |
| ·光吸收定律 | 第35-36页 |
| ·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原理 | 第36-43页 |
| ·直接吸收光谱测量 | 第37-38页 |
| ·波长调制光谱技术 | 第38-41页 |
| ·频率调制技术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调谐二极管激光及其吸收光谱系统研究 | 第44-70页 |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4-58页 |
|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选择 | 第45-49页 |
| ·多次反射吸收池 | 第49-50页 |
| ·光电探测器选择 | 第50-51页 |
| ·信号发生器 | 第51-52页 |
| ·锁相放大器 | 第52-54页 |
| ·配气系统研制 | 第54-58页 |
| ·气体特征吸收谱线的选择 | 第58-59页 |
| ·调制度、调制频率及谐波的选择 | 第59-61页 |
| ·CO、CO_2、CH_4吸收谱线选择 | 第61-62页 |
| ·洛伦兹线型的二次谐波信号理论谱线与调制度 m 的研究 | 第62-65页 |
| ·系统噪声分析 | 第65-68页 |
| ·探测器噪声 | 第66页 |
| ·激光额外噪声 | 第66-67页 |
| ·剩余幅度调制 | 第67页 |
| ·光学干涉条纹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火灾气体探测中应用研究 | 第70-79页 |
| ·火灾中的特征气体 | 第70-73页 |
| ·基于TDLAS 的火灾气体探测系统研究 | 第73-78页 |
| ·检测过程 | 第74-75页 |
| ·结果和数据分析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城市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79-92页 |
| ·引言 | 第79-80页 |
| ·系统设计 | 第80-85页 |
| ·CH_4红外吸收光谱 | 第82页 |
| ·二极管激光器参数设定 | 第82-83页 |
| ·气体换气速率 | 第83页 |
| ·标定 | 第83-84页 |
| ·系统最低检测限 | 第84页 |
| ·系统线性响应度 | 第84-85页 |
| ·天然气管道泄漏数值模拟 | 第85-91页 |
| ·场景设置 | 第85-87页 |
| ·网格划分 | 第87-88页 |
| ·边界条件 | 第8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88-91页 |
| ·小结 | 第91-92页 |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92-95页 |
| ·论文总结 | 第92-93页 |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93页 |
| ·工作展望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发明专利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