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研究述评 | 第29-31页 |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31-34页 |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34-35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34-35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2章 专利产业化机制相关理论基础 | 第37-57页 |
·专利相关概念 | 第37-41页 |
·专利的概念与分类 | 第37-38页 |
·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38-39页 |
·专利战略及目标 | 第39-40页 |
·专利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 第40-41页 |
·技术、创新与专利的内在关联 | 第41-45页 |
·技术创新与专利 | 第41-44页 |
·技术与有产权的技术 | 第44-45页 |
·专利产业化 | 第45-51页 |
·专利产业化相关概念的梳理 | 第45-48页 |
·专利产业化概念的界定 | 第48-50页 |
·专利产业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 | 第51-54页 |
·机制的含义及特征 | 第51-53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的含义 | 第53-54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 | 第54-56页 |
·机制有效性的含义 | 第54-55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的含义及意义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专利产业化机制的概念模型 | 第57-71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概念模型的构建基础 | 第57-65页 |
·专利产业化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 第57-60页 |
·专利产业化系统的主体及作用 | 第60-64页 |
·专利产业化系统的要素 | 第64-65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概念模型的构架 | 第65-70页 |
·专利产业化的动力机制 | 第66-67页 |
·专利产业化的转化机制 | 第67-68页 |
·专利产业化的利益机制 | 第68-69页 |
·专利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 第69页 |
·专利产业化的协调机制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我国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的现状 | 第71-89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的直观认识 | 第71-75页 |
·动力机制的现实表现 | 第72-73页 |
·转化机制的现实表现 | 第73-74页 |
·利益与激励机制的现实表现 | 第74-75页 |
·协调机制的现实表现 | 第75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的间接分析 | 第75-84页 |
·专利研发现状 | 第76-77页 |
·专利申请及授权现状 | 第77-83页 |
·专利运用及产业化现状 | 第83-84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84-8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4-86页 |
·原因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模型 | 第89-111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89-93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89-90页 |
·评价方法简介 | 第90-93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运行状态转移模型 | 第93-98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运行影响因素概述 | 第93-94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运行状态 | 第94-96页 |
·状态转移的SMP模型 | 第96-98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 | 第98-101页 |
·机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假设 | 第98-99页 |
·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定义 | 第99-101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的DTMC模型 | 第101-110页 |
·DTMC的形式化描述 | 第101-102页 |
·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 第102-108页 |
·集成BN的专利产业化机制综合评价模型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6章 我国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 | 第111-125页 |
·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111-120页 |
·评价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111-114页 |
·评价模型演算与分析 | 第114-117页 |
·对比分析 | 第117-120页 |
·产业化机制有效性评价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120-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7章 提高专利产业化机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125-137页 |
·专利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对策 | 第125-131页 |
·研发阶段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动力性和市场导向性 | 第126-127页 |
·申请阶段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市场导向性和成功率 | 第127页 |
·授权阶段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流动性和成功率 | 第127-128页 |
·运用阶段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动力性、流动性和成功率 | 第128-129页 |
·产业化阶段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动力性、流动性和成功率 | 第129-131页 |
·专利产业化不同主体的对策 | 第131-136页 |
·企业应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动力性和成功率 | 第131-132页 |
·高校应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市场导向性 | 第132-133页 |
·政府应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动力性 | 第133-135页 |
·中介机构应重点提高产业化机制的流动性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研究结论 | 第137-140页 |
·研究展望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51-153页 |
附录 | 第153-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