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缩略语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20-30页 |
·选题背景 | 第20-25页 |
·中国大气能见度呈下降趋势,且与空气污染关系密切 | 第21-23页 |
·大气能见度下降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 第23-24页 |
·大气能见度具有舒适性资源特征、稀缺性凸显 | 第24-25页 |
·关键学术问题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27-29页 |
·论文结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舒适性资源及其价值评估 | 第30-40页 |
·舒适性资源的概念和研究历程 | 第30-31页 |
·舒适性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评估的意义 | 第31-33页 |
·舒适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舒适性资源价值赋值的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个人主观因素 | 第35-36页 |
·社会经济客观因素 | 第36-37页 |
·大气能见度作为舒适性资源的特点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方法 | 第40-62页 |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40-41页 |
·国内外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 第41-48页 |
·美国最早开展研究且发展迅速 | 第41-46页 |
·其他国家或地区研究较少 | 第46-48页 |
·我国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 第48页 |
·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方法 | 第48-55页 |
·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 第48-49页 |
·内涵资产价值法 | 第49-51页 |
·条件价值评估法 | 第51-53页 |
·联合分析法和选择实验法 | 第53-55页 |
·条件价值评估法及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55-58页 |
·条件价值评估法应用于能见度的适用性 | 第55-56页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2页 |
第四章 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62-78页 |
·研究关键点及其理论探讨 | 第62-65页 |
·两类支付意愿的比较研究 | 第62-63页 |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比较研究 | 第63-65页 |
·核心问题设计 | 第65-66页 |
·能见度变化情景设计 | 第66-69页 |
·问卷整体设计 | 第69-71页 |
·问卷总体结构设计 | 第69-70页 |
·主要变量相关问题设计 | 第70-71页 |
·抽样方法选择和设计 | 第71-74页 |
·理论最小样本量计算 | 第71-73页 |
·实际抽样计划样本量计算 | 第73-74页 |
·调研实施和数据收集 | 第74-76页 |
·预调研实施 | 第74-76页 |
·正式调研实施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8-138页 |
·数据清理和基本统计量描述 | 第78-81页 |
·数据清理 | 第78-79页 |
·基本统计量描述 | 第79页 |
·基本变量设置和定义 | 第79-81页 |
·数据分析基本思路 | 第81-82页 |
·能见度造成的影响分析 | 第82-83页 |
·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大小比较 | 第83-88页 |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均值和中位数 | 第84-85页 |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均值差异的统计检验 | 第85-87页 |
·与其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 第87-88页 |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比较分析 | 第88-97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88-90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90-92页 |
·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和比较 | 第92-97页 |
·大气能见度价值评估机理探析 | 第97-124页 |
·收入 | 第97-111页 |
·教育 | 第111-116页 |
·感知判断 | 第116-118页 |
·环境意识 | 第118-121页 |
·生活习惯 | 第121-123页 |
·综合影响 | 第123-124页 |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分析 | 第124-130页 |
·“改善”和“避免恶化”的支付意愿比较分析 | 第130-131页 |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零值分析 | 第131-136页 |
·零值的样本量分布 | 第132-133页 |
·零值的原因分析 | 第13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 | 第138-143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政策含义与意义 | 第140-141页 |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2页 |
附录 1 调查问卷版本 1 | 第152-160页 |
附录 2 调查问卷版本 3 | 第160-168页 |
附录 3 视觉辅助卡片示例 | 第168-173页 |
附录 4 问卷中主要问题的设计目的 | 第173-175页 |
附录 5 变量定义和设置 | 第175-178页 |
附录 6 WTP/WTA 与各主要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 | 第178-180页 |
附录 7 WTP 与 WTA 的均值检验 | 第180-187页 |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87-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