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论文

流浪儿童需要与机构救助研究--以南京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第10-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背景第11-14页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第14-15页
  (一) 研究对象第14页
  (二) 研究问题第14-15页
 三、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一) 理论意义第15页
  (二) 政策意义第15-16页
  (三) 现实意义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8-51页
 一、流浪儿童的界定与特点第18-26页
  (一) 有关流浪儿童概念的研究第18-22页
  (二) 有关流浪儿童特点的研究第22-26页
 二、有关流浪儿童需要的研究第26-29页
 三、有关流浪儿童救助的研究第29-33页
  (一) 流浪儿童救助问题与困境研究第29-30页
  (二) 改进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学术研究第30-31页
  (三) 国内学者对国外流浪儿童救助的研究第31-32页
  (四) 国外学者对流浪儿童救助的研究第32-33页
 四、流浪儿童学术研究发展进程第33-44页
  (一) 流浪儿童学术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第33-38页
  (二) 1980年至2012年流浪儿童学术研究的特点第38-44页
 五、流浪儿童需要及机构救助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4-49页
  (一) 社会排斥理论第44-45页
  (二) 需要理论第45-47页
  (三)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第47-48页
  (四) 儿童福利观理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51-57页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第51-54页
  (一) 研究框架第51-52页
  (二) 研究思路第52-54页
 二、研究方法第54-55页
  (一) 定性分析法第54页
  (二) 文献研究法第54页
  (三) 个案分析法第54页
  (四) 访谈法第54-55页
  (五) 观察法第55页
 三、研究伦理第55页
  (一) 遵循被研究者资源参与的原则第55页
  (二) 遵循不伤害研究参与者的原则第55页
  (三) 严格遵循保密的原则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发展脉络与功能分析第57-76页
 一、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基本发展脉络第57-65页
  (一) 鸦片战争以前的流浪儿童机构救助发展阶段第57-58页
  (二) 鸦片战争至建国前的流浪儿童救助转型发展阶段第58-59页
  (三) 1949年至2003年流浪儿童救助国家控制发展阶段第59-61页
  (四) 2003年2012年流浪儿童救助的创新转型发展阶段第61-65页
 二、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基本功能第65-67页
  (一) 流浪儿童社会管理功能第65页
  (二) 流浪儿童社会服务功能第65-66页
  (三) 流浪儿童福利供给功能第66页
  (四) 流浪儿童需要满足功能第66-67页
 三、南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机构救助实践第67-71页
  (一) 流浪儿童数量变化由递增到递减转变第67-68页
  (二) 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由注重教育矫治到注重快速返乡转变第68页
  (三) 新疆籍流浪儿童数量不断减少第68-69页
  (四)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能力建设由弱变强第69-70页
  (五)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由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发展第70页
  (六)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职能由单一到多元转变第70-71页
 四、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基本特点分析第71-74页
  (一) 临时性与制度性结合第71-73页
  (二) 控制性与服务性结合第73-74页
  (三) 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结合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主要问题分析第76-86页
 一、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法规不健全第76-80页
  (一) 流浪儿童法律监护政策不健全第76-77页
  (二)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法律政策不健全第77-80页
 二、流浪儿童救助人员队伍能力有待增强第80-81页
 三、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方法有待科学化第81-82页
 四、流浪儿童机构救助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第82-83页
 五、流浪儿童机构救助基础设施资源闲置问题突出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改进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对策建议第86-95页
 一、构建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第86-89页
  (一) 提高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法律效力第86-87页
  (二) 建立健全流浪儿童监护政策第87-88页
  (三) 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流浪儿童救助的政策体系第88-89页
 二、构建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服务体系第89-91页
  (一) 建立流浪儿童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第89-90页
  (二) 完善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服务体系第90-91页
 三、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第91-92页
  (一) 构建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行动体系第91-92页
  (二) 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行动体系第92页
 四、构建流浪儿童研究和监测体系第92-93页
 五、构建流浪儿童救助事务公共舆论传导体系第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95-102页
 一、研究发现第95-98页
  (一)当前机构救助为控制为本的保护性救助方式第95页
  (二) 流浪儿童社会排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第95-96页
  (三) 儿童福利理念已逐步成为政策与实践指导原则第96页
  (四) 社会工作逐步成为机构救助的实践动力和理论指导第96-97页
  (五) 需要为本的福利政策与服务体系是机构救助转型的方向第97-98页
 二、相关讨论第98-100页
  (一) 关于本文研究方法的不足与改进第98页
  (二) 流浪儿童机构护送的效率与成本第98-99页
  (三) 流浪儿童救助转型与目标定位的方向与路径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老年福利多元供给研究--以渝东南Q村为例
下一篇: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项目调整--一个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