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腹部地区水系结构、河湖连通及功能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水系结构相关 | 第16-17页 |
·河湖连通相关 | 第17-18页 |
·河湖功能相关 | 第18-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自然及社会概况 | 第20-21页 |
·重要河湖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资料及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水系结构演变 | 第25-45页 |
·水系分级 | 第25-27页 |
·常用水系分级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区水系获取及分级 | 第26-27页 |
·河网结构综合指标体系 | 第27-30页 |
·指标选取 | 第27-28页 |
·指标体系介绍 | 第28-30页 |
·研究区水系结构演变 | 第30-40页 |
·水系图及栅格图 | 第30-34页 |
·不同等级河流和湖泊 | 第34-38页 |
·河网结构综合指标 | 第38-40页 |
·历史水系分析——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 | 第40-45页 |
·历史上的水系演变 | 第40-44页 |
·历史上的水旱灾害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河湖连通分析 | 第45-71页 |
·基于图论的河网连通性分析 | 第45-52页 |
·基本理论 | 第45-46页 |
·基于GIS的操作方法 | 第46-48页 |
·案例分析——以无锡新区为例 | 第48-52页 |
·基于复杂网络的河网连通性分析 | 第52-59页 |
·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案例分析——以太仓市为例 | 第53-59页 |
·水文连通性分析 | 第59-69页 |
·水文连通性概念 | 第59-60页 |
·站点间水位相关性 | 第60-61页 |
·水文连通性变化 | 第61-67页 |
·不同水位等级对应连通度分析 | 第67-69页 |
·连通性分析方法比较 | 第69-71页 |
第四章 河湖功能分析 | 第71-83页 |
·河湖功能分类 | 第71-73页 |
·自然功能 | 第71-72页 |
·社会功能 | 第72-73页 |
·生态功能 | 第73页 |
·研究区河湖功能 | 第73-76页 |
·功能区划 | 第73-74页 |
·主要河湖功能 | 第74-76页 |
·人类活动对河湖功能的影响 | 第76-83页 |
·城市化对河湖功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水利工程对河湖功能的影响 | 第78-83页 |
第五章 改善措施 | 第83-88页 |
·河湖管理 | 第83-85页 |
·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 第83-84页 |
·加强规划体系,增强技术规范 | 第84-85页 |
·建设信息系统,重视影响评价 | 第85页 |
·河湖整治 | 第85-87页 |
·骨干河道 | 第85-86页 |
·中小河流 | 第86页 |
·城市河湖 | 第86页 |
·具体举措 | 第86-87页 |
·河湖功能保护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1页 |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创新点 | 第89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