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传播方式变革第10-19页
 第一节 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第10-14页
  一、 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第10-13页
  二、 网络传播的定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特点第14-16页
  一、 虚拟性第14页
  二、 去中心化第14-15页
  三、 匿名性第15页
  四、 互动性第15-16页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方式第16-19页
  一、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方式的融合第16-17页
  二、 当前网络传播的重要方式:以网络即时通讯软件 QQ 和微博为例第17-19页
第二章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动机第19-30页
 第一节 信息沟通第19-20页
  一、 信息沟通的定义第19页
  二、 以信息沟通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第19-20页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的自我表露第20-26页
  一、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露第20-22页
  二、 网络传播中的自我表露第22-26页
 第三节 自我认知与获取认同第26-30页
  一、 自我认知第26-27页
  二、 获取认同第27-30页
第三章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第30-39页
 第一节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第30-38页
  一、 交往行为的概念第30-33页
  二、 网络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内的交往行为第33-35页
  三、 网络传播中的主要交往行为方式第35-38页
 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与现实交往行为的差异第38-39页
  一、 现实交往是人立足社会的根本第38-39页
  二、 网络交往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39页
第四章 网络交往行为的意义与问题分析第39-45页
 第一节 网络交往行为的意义第40-42页
  一、 分享——让世界更加美好第40页
  二、 监督——网络问政的自由空间第40-41页
  三、 娱乐——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第41-42页
 第二节 网络交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一、 网络沉溺现象引发的心理孤独和压抑第42页
  二、 网络交往主体角色扮演的混乱第42-43页
  三、 网络道德规范的失控第43-44页
  四、 未成年人的网络依赖现象第44-45页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引导策略第45-54页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把关第45-51页
  一、 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第45-47页
  二、 网络传播中的把关意义第47-49页
  三、 国家“把关”第49-51页
 第二节 实现理想网络交往方式的具体途径第51-54页
  一、 加强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第51页
  二、 完善网络法律和法规第51-53页
  三、 平衡网站的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第53页
  四、 建构网络技术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运作机制第53-54页
结论第54-57页
注释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人民日报》新疆报道研究
下一篇: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