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新型杂芴类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电致发光原理及发展历程第9页
   ·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第9-10页
   ·电致发光的工作原理第10-11页
   ·电致发光材料第11-14页
     ·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第11-12页
     ·空穴传输材料第12页
     ·电子传输材料第12-13页
     ·发光材料第13-14页
     ·空穴注入材料第14页
     ·空穴阻挡材料第14页
   ·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指标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15-30页
   ·芴、杂芴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15页
   ·1,8-位修饰杂芴类光电功能材料第15-21页
     ·1,8-杂芴作为主体材料第16-18页
     ·1,8-杂芴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第18-19页
     ·1,8-杂芴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第19-20页
     ·1,8-杂芴作为有机配体材料第20-21页
   ·1,8-杂芴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21-26页
     ·直接取代法第21-25页
       ·第Ⅵ主族元素对应的 1,8-氧芴和硫芴第21-22页
       ·第Ⅴ主族元素对应的 1,8-咔唑和磷芴第22-25页
     ·间接关环法合成 1,8-杂芴及其衍生物第25-26页
   ·芴、杂芴基共轭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第26-28页
     ·芴-芳香烃交替共轭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第27页
     ·杂芴-芳香烃交替共轭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第27-28页
   ·本论文的科学价值和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三章 1,8 杂芴的合成与表征第30-43页
   ·引言第30-31页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31-36页
   ·计算模拟性第36-38页
   ·结构表征(~1H NMR,~(13)C NMR)第38-41页
   ·分子量表征(MALDI-TOF)第41页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聚杂芴苯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第43-58页
   ·引言第43页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3-52页
   ·计算模拟性质第52-54页
   ·紫外吸收(UV)和荧光光谱(PL)第54-55页
   ·电化学性质第55-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聚联苯芴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第58-71页
   ·引言第58页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58-63页
   ·计算模拟性质第63-64页
   ·紫外吸收(UV)和荧光光谱(PL)第64-66页
   ·电化学性质第66-67页
   ·粒径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第67-68页
   ·热重、差热分析第68-69页
   ·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7-78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8-79页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二极管电存储器件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P2P模型中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