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麻城黑山羊的发展现状 | 第10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微卫星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微卫星在羊育种中的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微卫星的发展前景 | 第16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杂交亲本 | 第17页 |
·常规测定工具 | 第17页 |
·进行微卫星分析的样本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页 |
·耗材 | 第17页 |
·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方法 | 第18-21页 |
·杂交配种及生产性能测定 | 第18页 |
·杂种优势的计算 | 第18-19页 |
·血样采集 | 第19页 |
·DNA 提取与制备 | 第19页 |
·PCR 扩增 | 第19页 |
·产物的电泳与分析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杂交测定结果 | 第21-22页 |
·杂种优势率 | 第22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 | 第22页 |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检测结果 | 第22页 |
·群体遗传信息分析结果 | 第22-26页 |
·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分析 | 第22-23页 |
·多态信息含量与群体杂合度 | 第23-25页 |
·群体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6-29页 |
·关于抽样与样本含量 | 第26页 |
·关于微卫星座位的选择问题 | 第26页 |
·关于 DNA 提取 | 第26-27页 |
·关于电泳 | 第27页 |
·关于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27页 |
·关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 第27-28页 |
·关于杂交效果的预测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29-30页 |
·杂交测定 | 第29页 |
·群体遗传信息 | 第29页 |
·微卫星多态性与杂种优势关系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附录 | 第34-41页 |
1、附件 | 第34页 |
部分试剂的配制 | 第34页 |
2、附图 | 第34-38页 |
附图 1 提取基因组 DNA 样品的琼脂糖检测部分结果 | 第34-35页 |
附图 2 10 个微卫星标记的 PCR 扩增产物部分电泳结果 | 第35-37页 |
附图 3 Band Scan5.0 软件分析片段大小过程的截图 | 第37页 |
附图 4 条带未被有效分开的凝胶图片 | 第37页 |
附图 5 出现边缘效应的凝胶图片 | 第37-38页 |
3、附表 | 第38-41页 |
10 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