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 ·对发光菌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 第13页 |
|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 第13-15页 |
| ·生物标志物 | 第15-19页 |
|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 ·常用于环境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 第16-18页 |
|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向 | 第18-19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3页 |
| ·受试物种的选择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2章 斑马鱼和锦鲤鱼暴露于青霉素和土霉素综合废水出水的毒性试验 | 第24-44页 |
| ·青霉素和土霉素综合废水出水对斑马鱼和锦鲤鱼预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 | 第24-3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4页 |
| ·试验条件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试验质量控制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毒性讨论 | 第30-31页 |
| ·青霉素和土霉素综合废水出水对斑马鱼和锦鲤鱼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31-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 ·实验质量控制 | 第35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3章 斑马鱼和锦鲤鱼暴露于链霉素废水的毒性试验 | 第44-68页 |
| ·链霉素废水进水和出水对斑马鱼和锦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44-5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页 |
| ·试验条件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试验质量控制 | 第45-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 ·小结 | 第51页 |
| ·链霉素废水进水对斑马鱼和锦鲤鱼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51-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实验质量控制 | 第52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2页 |
| ·链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和锦鲤鱼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62-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 ·实验质量控制 | 第63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4章 斑马鱼暴露于链霉素菌渣上清液的毒性试验 | 第68-76页 |
| ·链霉素菌渣上清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6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8页 |
| ·试验条件 | 第68页 |
| ·试验方法 | 第68页 |
| ·链霉素菌渣上清液对斑马鱼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68-7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 ·实验质量控制 | 第69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69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