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海上花列传》全新的艺术视野 | 第11-25页 |
第一节 《海上花列传》的创作背景 | 第11-16页 |
一、 晚清上海的社会状况 | 第11-14页 |
二、 作者的创作心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海上花列传》反映的城市新变 | 第16-25页 |
一、 现代的传播方式:媒体、广告 | 第16-18页 |
二、 现代的生活方式:休闲的多元 | 第18-22页 |
三、 现代的价值观念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海上花列传》塑造的时代女性形象 | 第25-43页 |
第一节 长三书寓的上等妓女 | 第27-35页 |
一、 具有职业自主意识的黄翠凤 | 第28-30页 |
二、 结构传统爱情的周双玉 | 第30-33页 |
三、 试图颠覆传统男权中心的沈小红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幺二堂子的妓女及清倌人 | 第35-39页 |
一、 自愿为妓的赵二宝 | 第35-38页 |
二、 替身性质的李浣芳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花烟间的下等妓女——敢于挑战传统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海上花列传》的创作艺术 | 第43-55页 |
第一节 人物塑造艺术的独特 | 第43-48页 |
一、 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 第44-46页 |
二、 写实、白描等艺术手段的运用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小说结构艺术的创新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小说语言艺术的突破 | 第51-55页 |
一、 吴语和官话杂用的特色 | 第51-53页 |
二、 市民化趣味的语言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