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小尺度燃烧中传热阻碍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问题的提出第16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6-18页
   ·现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24页
     ·研究经历的两个阶段第18-22页
     ·实验与理论模型的不足第22-24页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24-26页
   ·本文总体思路和结构安排第26-28页
第2章 小尺度火焰传热阻碍的实验系统、方法和条件第28-48页
   ·标准实验装置第28-34页
     ·火蔓延实验装置第28-31页
     ·燃烧试件第31-34页
   ·测量方法第34-40页
     ·质量损失速率第34-36页
     ·气化热第36页
     ·火焰传热阻碍系数第36-38页
     ·火焰辐射分数第38-40页
     ·火焰端部炭黑产率第40页
   ·实验工况与参数条件第40-43页
     ·燃烧实验第41-42页
     ·热解实验第42-43页
     ·校准实验第43页
   ·标准实验装置的性能检验第43-46页
     ·短期重复性第44-45页
     ·长期重复性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68页
   ·现象观察第48-51页
     ·燃烧火焰形态第48-50页
     ·热解实验第50-51页
   ·数据对比与讨论第51-60页
     ·燃烧质量损失速率与热解速率第51-53页
     ·气化热和燃料表面温度第53-54页
     ·释热速率及火焰辐射分数第54-56页
     ·火焰端部炭黑产率第56-57页
     ·火焰高度及其简化模型第57-60页
   ·传热阻碍现象与分析第60-66页
     ·实验证据与测量第60-62页
     ·燃烧质量损失速率基线概念的提出第62-65页
     ·传热阻碍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火焰传热阻碍模型研究(1): 一维稳态扩散火焰守恒方程组第68-104页
   ·一维稳态扩散火焰的几何模型与假设第68-75页
     ·假设第68-70页
     ·模型描述第70-71页
     ·空间坐标与辅助坐标系第71-75页
   ·混合气体的热物性与状态参数第75-82页
     ·定压比热 c_p第75-76页
     ·导热系数 k第76-78页
     ·显焓 hs第78-79页
     ·化学焓 h~0第79-81页
     ·总焓 h_T第81页
     ·火焰温度修正第81-82页
   ·化学反应方程第82-84页
     ·总包反应方程第82-83页
     ·简化的分步反应方程第83-84页
   ·组分守恒方程组第84-91页
     ·质量化学当量比第85页
     ·组分守恒方程及其求解第85-90页
     ·火焰面位置 Z_f第90-91页
   ·能量守恒方程第91-102页
     ·方程及求解第91-94页
     ·含外加辐射的非透明火焰燃烧传质数 B Number 的提出第94-99页
     ·温度分布的求解第99-100页
     ·热量生成与释放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5章 火焰传热阻碍模型研究(2): 火焰介质的吸收与辐射第104-143页
   ·气体的吸收与辐射――光学厚度和辐射强度第106-129页
     ·Goody 随机统计模型应用和 Curtis-Godson 近似光学厚度第107-110页
     ·辐射传递方程及其解第110-114页
     ·RADCAL 模型和程序的改进与应用第114-129页
   ·炭黑的吸收与发射第129-131页
   ·气体–炭黑混合介质的辐射热流密度第131-135页
     ·向外辐射第131-133页
     ·向内辐射第133-134页
     ·外加辐射第134-135页
   ·火焰形状的修正第135-141页
     ·火焰高度与形状第136-137页
     ·平均射线行程长度(Mean beam length)第137-139页
     ·近似辐射角系数第139-140页
     ·圆锥形火焰辐射热反馈热流密度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6章 火焰传热阻碍模型研究(3):结果与分析第143-197页
   ·模型结果的实验检验第143-153页
     ·火焰区温度分布第143-145页
     ·PMMA 炭黑体积分数 f_v第145-153页
   ·小尺度燃烧火焰传热阻碍机理的完整认识第153-167页
     ·主要参数分布及其随外加辐射与氧浓度的变化规律第153-163页
     ·机理的完整认识第163-167页
   ·传质数 B NUMBER 概念的扩展第167-179页
     ·普适传质数 BR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的检验第167-175页
     ·比反馈辐射热函数及其分量第175页
     ·外加辐射和环境氧浓度的影响第175-176页
     ·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关于辐射因子的对比第176-178页
     ·富氧燃烧强化辐射传热的机理第178-179页
   ·传热阻碍的变化规律第179-194页
     ·辐射因子φ_R―火焰辐射的表征第180-181页
     ·燃烧质量损失速率基线及其通用性检验第181-184页
     ·火焰透明性准则与判据第184-187页
     ·火焰传热阻碍系数通式第187-192页
     ·向燃面传热热流密度第192-194页
   ·本章小结第194-197页
第7章 结论、成果与展望第197-202页
   ·主要结论第197-199页
   ·主要成果第199-200页
   ·创新点第200-201页
   ·后续研究的思考与建议第201-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08页
致谢第208-210页
附录 A PMMA 与 POM 试件的相关基础技术数据第210-215页
附录 B MMA 蒸气子程序和“粒子光学厚度(POD)”子程序源程序第215-218页
附录 C RADCAL 算例算法与程序调用第218-231页
附录 D 一维扩散火焰守恒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和算例第231-244页
附录 E 指数积分函数及其核近似(KERNELAPPROXIMATION)第244-24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46页

论文共2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爆炸荷载作用下防护门的动态响应行为与反弹机理研究
下一篇:非预混火焰热声耦合机理的理论和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