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32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4-19页 |
二、柏林思想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8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三、本文的研究理路和基本方法 | 第28-32页 |
第一章 柏林重释自由概念的起因及西方哲学人性观与自由观的演变 | 第32-66页 |
第一节 自由理想的失落及柏林的诊断 | 第32-37页 |
一、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及其转变 | 第33-35页 |
二、对自由主义传统本身的质疑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西方哲学人性观与自由观的演变 | 第37-66页 |
一、古希腊哲学下的人性观和自由观 | 第38-48页 |
二、中世纪的人性观与自由观——以上帝为依托的原罪说与自由意志 | 第48-53页 |
三、近代以来的人性观与自由 | 第53-66页 |
第二章 柏林对西方哲学传统人性观的批判和纠正 | 第66-90页 |
第一节 柏林对西方传统人性观的总结 | 第66-84页 |
一、普遍主义思想传统梳理 | 第67-75页 |
二、理性主义一元论——西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75-79页 |
三、柏林对普遍主义思想传统中普遍人性观点的总结 | 第79-84页 |
第二节 柏林对传统人性观的批判 | 第84-90页 |
一、完美的社会概念的不圆融与乌托邦观念的衰落 | 第84-87页 |
二、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批判 | 第87-90页 |
第三章 柏林的人性观——“符合”的人性 | 第90-109页 |
第一节 观念史研究——价值多元论 | 第90-104页 |
一、从善观念之间的和谐共存到善与善之间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83 | 第92-94页 |
二、一和多——从一元论到价值多元主义 | 第94-100页 |
三、从理性主义一元论到合理的、有限的理性 | 第100-102页 |
四、由普遍主义态度到历史主义态度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符合”的人性观——历史的、多元的人性 | 第104-109页 |
第四章 多元人性之下的自由 | 第109-171页 |
第一节 两种自由概念——对消极自由的重新强调 | 第109-133页 |
一、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历史 | 第109-114页 |
二、消极自由及其特征 | 第114-119页 |
三、积极自由及其特征 | 第119-126页 |
四、多元人性下的消极自由——个人的真实的自由 | 第126-133页 |
第二节 多元的人性观对自由主义的证成 | 第133-146页 |
一、多元的人性对消极自由的辩护 | 第133-139页 |
二、多元的人性对自由主义的证成 | 第139-146页 |
第三节 多元的人性与自由的政治哲学 | 第146-171页 |
一、哲学与自由 | 第146-150页 |
二、观念史研究方法、政治判断力与历史主义方法 | 第150-155页 |
三、自由的民族主义 | 第155-171页 |
第五章 理解柏林:批判性的讨论 | 第171-199页 |
第一节 人性与自由——一还是多 | 第172-194页 |
一、柏林多元人性观对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超越 | 第172-181页 |
二、从柏林再出发:多元自由主义理论的延续与蜕变 | 第181-188页 |
三、一元论和乌托邦的废与立——理想与现实 | 第188-193页 |
四、“人性”与自由关系变化之意义 | 第193-194页 |
第二节 柏林——多元主义视域下的古典自由主义者 | 第194-199页 |
一、柏林是什么样的“狐狸” | 第194-197页 |
二、柏林——多元论的古典自由主义者 | 第197-199页 |
结语 | 第199-204页 |
主要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 | 第204-211页 |
致谢 | 第211-2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13-21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