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水稻纹枯病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病原菌 | 第12-13页 |
·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 第13页 |
·水稻纹枯病症状和病情发展 | 第13页 |
·病害循环 | 第13页 |
·病害流行的因素 | 第13-14页 |
·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制 | 第14页 |
·水稻纹枯菌的防治 | 第14-17页 |
·抗病品种选育 | 第14-15页 |
·农业措施 | 第15页 |
·化学防治 | 第15-16页 |
·生物防治 | 第16-17页 |
·生防机制 | 第17-18页 |
·竞争 | 第17页 |
·拮抗作用 | 第17页 |
·寄生 | 第17页 |
·诱导抗性 | 第17页 |
·促进植物生长 | 第17-18页 |
·微生物产生的抑菌物质 | 第18-19页 |
·种类 | 第18页 |
·具有抑制纹枯菌活性的微生物源代谢物质 | 第18-19页 |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测定的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拮抗纹枯菌细菌的筛选 | 第22-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土壤 | 第22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23-24页 |
·细菌的分离 | 第24页 |
·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4页 |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和菌丝形态观察 | 第24页 |
·温室防效试验 | 第24-25页 |
·抑菌谱测定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5-27页 |
·KWKJT4 发酵液对纹枯菌菌丝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 第27页 |
·稻种细菌化温室试验防效 | 第27-28页 |
·抑菌谱分析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拮抗菌株 KWKJT4 生长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及菌种鉴定 | 第32-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供试菌株材料 | 第32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主要用试剂与材料 | 第33-34页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34页 |
·菌种鉴定 | 第34-35页 |
·细菌的形态与培养特征 | 第34页 |
·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与 PCR 扩增 | 第34-3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页 |
·菌株 KWKJT4 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菌株 KWKJT4 生长和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最适条件 | 第35-39页 |
·菌株 KWKJT4 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 第39页 |
·16S RRNA 基因的扩增 | 第39-40页 |
·16S RDNA 序列测定 | 第40-42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2-44页 |
·菌株 KWKJT4 的生理特征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 第4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供试菌株 | 第4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无细胞发酵滤液的制备 | 第47页 |
·抑菌活性组分的粗提 | 第47页 |
·薄层层析 | 第47-48页 |
·硅胶层析 | 第48页 |
·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48页 |
·GC/MS 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乙醇、丙酮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 第48-49页 |
·有机溶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 | 第49-50页 |
·层析组分的抑菌活性 | 第50-51页 |
·层析亚组分的抑菌活性 | 第51页 |
·FR.2-2 亚组分中化合物的 GC/MS 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