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无机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4-16页 |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16-17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复合型絮凝剂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絮凝实验方法 | 第25页 |
·模拟水样 | 第25-26页 |
·浊度的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COD和色度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COD测定方法 | 第27页 |
·色度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锌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 第28-40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制备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ZnCl_2加入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AlCl_3加入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29页 |
·PAM加入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HCl加入量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响应曲面法优化锌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条件 | 第31-37页 |
·响应面法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参数分析 | 第33-37页 |
·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37页 |
·絮凝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锌基复合絮凝剂处理实际废水条件的优化 | 第40-53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处理焦化废水 | 第40-46页 |
·pH值对锌基复合絮凝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絮凝剂投加量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废水温度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搅拌速度对锌基复合絮凝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与常用絮凝剂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较 | 第43-45页 |
·pH值对常用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絮凝剂投加量对常用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与常用絮凝剂的对比实验 | 第45-46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 | 第46-52页 |
·pH值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絮凝剂投加量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搅拌速度对锌基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与常用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较 | 第49-51页 |
·pH对常用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絮凝剂投加量对常用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与常用絮凝剂的对比实验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53-62页 |
·经典胶体理论 | 第53-56页 |
·胶体的性质 | 第53-55页 |
·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 第53-54页 |
·胶体的光学性质 | 第54页 |
·胶体的电学性质 | 第54-55页 |
·胶体的稳定性 | 第55-56页 |
·絮凝机理 | 第56-58页 |
·压缩双电层作用 | 第56-57页 |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57页 |
·架桥作用 | 第57页 |
·卷扫沉淀作用 | 第57-58页 |
·协同作用 | 第58页 |
·锌基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析 | 第58-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